失地农民的职业缺失与就业援助.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失地农民的职业缺失与就业援助

失地农民的职业缺失与就业援助 基于调研数据与风险预估 谢俊贵 (广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职业缺失是失地农民最为显著的社会特征之一。失地农民职业缺失存在多重风险,如个人风险、家庭风险和社会 风险等,为此,政府与社会必须进一步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援助,通过政策支持、岗位开发、技能培训、创业扶助、社会服务等措 施大力促进失地农民的非农就业,有效化解失地农民职业缺失带来的各种风险。 关键词:失地农民;职业缺失;职业转换;就业援助;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10)04-0075-04 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大量出现 来源的土地,而从社会角度来看则是失去了赖以生存或者作 导致了失地农民问题,其中职业地位缺失又成为失地农民问 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早已适应的稳定职业。职业缺失是当前失 题的根本症结。从职业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职业作为确定人 地农民最为显著的社会特征之一,这正是失地农民多被视为 的社会地位 (包括财富、权力、声望)的基本因素,在当今职业 我国当今社会中的一个 “弱势群体”的重要原因。 化社会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效实现 2O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失地农民职业缺失的情况非 失地农民的职业转换或重新就业,使失地农民顺利从务农职 常严重。还是在2004年前,根据中国网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 业向非农就业转变 ,无论对失地农民自身,还是对政府部门、 各地失地农民的失业情况便令人吃惊。1998~2003年期间,杭 土地征用者、开发商等,都是一种客观现实的需求。本文基于 州市共有征地农转非人员 l5.68万人,其中属劳动年龄段(男 广州市郊失地农民职业转换的调查及国内相关资料,拟对我 16~6O岁,女 16~50岁)的 11.08万人。在劳动年龄段人员中, 国失地农民职业缺失的现状、风险及就业援助策略进行初步 当时无业和处于失业状态的有 5.76万人,约占52%。截至 的探讨。 2003年底,四川全省共有 134.12万征地农转非人员,处于劳 动年龄段的人数达88.O8万人,其中征地后一直未就业者达 一 、 失地农民职业缺失的基本状况 45.64万人 ,占征地农转非劳动力人数的51.8%t“。 职业缺失这一概念是对失业现象的一种轻淡化表述,从 2004年以后,我国下大力气开展了失地农民的就业促进 某种角度来说,它指的是人们全部没有或部分没有了职业。也 工作 ,但情况仍不乐观。据报道,2008年 7月 ,光四川苍溪县 可以这样说,人们所处的失业或半失业状况,就是属于职业缺 陵江镇武当、光明、龙潭、文焕4个村 l5个组就有因征地农转 失。职业缺失在现代社会中的主要表现引出了两层涵义:一是 非的失地无业农民572 。即使在广东东莞市这样一个城 无初次就业经历,也就是从来没有获得过职业,这种情况主要 市化水平极高的 “世界工厂”,失地农民的失业率仍然居高不 是指一部分达到劳动就业年龄的人尚未找到职业,如大学生 下。据东莞市委宣传部2006年2月发布的关于东莞农村劳动 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等;二是失去原有的职业,也就是虽有过 力就业状况的调查结果可知 ,12个典型村总体失业率为 就业经历,但因各种原因而全部或部分失去了以前的职业。如 l1.40%,其 中各个年龄段 的失业率为 :18~25岁为9.8%, 工人下岗等。第二层涵义是失业最正式的涵义。 26--35岁为 】0.4%,36--45岁为 8.2%,46~55岁为 17.8%[。 对于本研究而言,引入职业缺失这一概念 ,目的在于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