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孔与释孔儒学的现代走向-宋志明.pdf

批孔与释孔儒学的现代走向-宋志明.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五 四:批孔与释孔 儒家思想作为 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体 ,在 中国古代哲学史上长 期 占据主导地位 。尽管有些思想家对儒学抱有批评 的态度 ,但毕 竟 不 能形成 左右全 局 的思潮 。这种 情况 到近 代 发生 了根 本 的变 化 。从 年开始,西方列强倚仗船坚炮利,野蛮地撞开号称 “天 朝大 国”的中国的大 门。中国在军事上吃了败仗,在文化上也吃了 败仗 ,儒家思想的权威被动摇了。在近代,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发表 大量批判儒家思想的言论,或者重新解释儒家思想,促使批孔与释 孔 的风气逐渐形成 。到五 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批孔与释孔成为思 想界乃至舆论界的主题话语 。从此 ,中国哲学发展史迈入新 的阶 段 。 一 、五 四新文化运动 的源头活水 五 四新文化运动并不是平地起惊雷 。如果没有 世纪 年 代 的历史 巨变 以及西方思潮 的涌入 ,如果没有五 四以前对传统文 化反思的涓涓细流做准备,中国 世纪初江河 咆哮般 的思想解放 运动是不可能产生的。 年 的鸦片战争,作为东西方文化 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给 素具优越感的中国人上了一堂震撼心灵的 “国情”教育课 。具有数 千年历史积淀 的泱泱大 国,在西方几百年发展起来 的坚船利炮面 前竟是如此地不堪一击 ! “存天理灭人欲 ”的儒家伦理,在与西方 物质力量 的争斗 中,只能屈辱地吞下战败 的苦果 !中国人不得不 承认 自己 “技不如人”。在这种背景下, “师夷长技以制夷”自然就 成为 当时 中国人无奈 的选择 。于是 ,人们便把 民族振兴 的希望寄 托在办洋务上,新开的工厂、新办的学校一时遍布大江南北。 可惜好景不长 , 年 甲午 中 日战争 的结 果证 明 ,苦 心经 营 的洋务 只不过是南柯一梦 !雄心勃勃 的北洋水师竟然对付不 了刚 刚崛起 的东方小 国 日本 的入侵 ,全军覆没 的下场不能不令先 进 的中国人进一步反思 。反思 的结果就是 :仅仅学 习西方 的制造 技术是不够 的;倘若没有现代政治制度 以及创立并维护这种制度 的新兴力量,任何物质层面 的学习都难 以结出丰硕的成果 。这样, 向西方学习的对象就 由物质层面转 向了制度层面 ,戊戌年 间 “维新 变法”,可 以说是这种转 向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但没有社会基础 (缺少强大的资产阶级作后盾 )而仅仅是极少 数先进 的知识分子想依靠傀儡皇帝 的变法来实现制度转换 , 自然 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和举动。 “戊戌六君子”人头落地 ,又给先进的 中国知识分子上 了一堂令人惊心动 魄的 “国情 ”教育课 。百足之 虫,死而不僵 。中国封建势力虽然 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但当时社 会还没有孕育 出一种能够完全致之于死地 的新兴力量 ,也没有适 宜于新兴力量生存和发展 的文化土壤 。基于此 ,先进 的中国知识 分子终于认识到,中国不仅在物质实力和政治制度上 比不上西方, 就 是在 思想文 化 方面 也 是落 后于 西方 的 。 由此 得 出的结论 自然 是:中国的出路在于培育 “新人”,即用近代的资本主义文明取代落 后 的封建意识 。这样 ,先进 中国人 向西方学 习的对象 ,终于在 世纪初 由制度层面转 向了文化层面 。在 当时的知识分子看来 ,要 创建一个新的中国,就必须 以新思想代替旧的、传统的思想。基于 这种认识,他们批判的锋芒直指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采取的几乎 是毫不妥协的态度,有时甚至是明显过激的态度 。 世纪后半期的屈辱经历 以及对这种经历的反思,无疑使中国 人 的 自信 心受到 了沉重 的打击 ,经 济实力、政 治制度、文 化道德 ,样 样不如人 ,中华 民族 的头颅怎么还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高高昂起? 以往历史的辉煌并不能解除现实的屈辱,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只 好正视 中西文化 以及综合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并采取相应 的措施 。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固有的价值评判标准与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标 准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冲突,中西体用之争就是其明显的反映。正是 有了这样 的争论 ,西学才为 自己争得了一席之地,并在 中西对 比之 中汇成 了反思传统文化 的涓涓细流 。同时,也正是有 了这样 的铺 垫,五 四新文化运动 的洪流才能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