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心理哲学-(奥)弗洛伊德(SigmundFreud)著杨韶刚等译.pdfVIP

弗洛伊德心理哲学-(奥)弗洛伊德(SigmundFreud)著杨韶刚等译.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一、 日常生活心理分析 意识和潜意识 在导言性 的这一章里 ,我没有什么新东西可说 ,而且 不可避免地要重复以前经常说过的那些话 。 把心理生活划分成意识和潜意识 的,这是精神分析所 依据 的基本前提 ;并且只有这种划分才能使精神分析 了解 那些在心理生活 中既重要又普遍 的病理心理过程 ,并在科 学的框架 中为其找到一席之地 。换言之 :精神分析不能接 受意识是心理生活的实质 的看法 ,但很乐意把意识看做是 心理生活的一种属性 ,意识可 以和其他属性共存 ,也可 以 不存在 。 如果我私下假定 ,凡对心理学感兴趣 的人都会读这本 书 ,我仍然打算发现他们有些人甚至在这方面也会突然停 止不前 :因为在这里我们有 了精神分析 的第一个术语 。对 大多数 已受过哲学教育的人来说 ,任何还不是有意识 的心 理 的观念是这样令人难 以置信 ,以至于在他们看来这似乎 第 2 页 是荒谬 的,简直可 以用逻辑一驳 即倒 。我相信这只是因为 他们从未研究过催眠术和梦 的有关现象 这种现象和病 理现象大不相 同 才得 出这一结论 的。因此 ,他们 的意 识心理学不能解决梦和催眠的问题 。 首先 , “意识 ”一词①是一个建立在最直接 、最可靠 性 的知觉基础上 的纯描述性 的术语 。其次 ,经验表 明,一 种 心理元素 (例如一个观念 )一般说来不是永远有 意识 的。相反 ,意识状态 的特点是瞬息万变 的;一个现在有意 识 的观念在片刻之后就不再是有意识 的,虽然在很容易产 生 的一定条件下还可 以再成为有意识 的。那么 ,这个观念 在 中间阶段究竟是什么 ,我们还一无所知 。我们可 以说它 是潜伏 的,据此我们是说 ,它能随时成为有意识 的。或者 假如我们说 ,它是潜意识 的,那我们就是在做一个 同样正 确 的描述 。因此 ,在这个意义上 ,潜意识一词是与 “潜伏 的和 能成为有 意识 的”相一致 的 。哲学家们无疑会反对 说 : “不 ,潜意识一词在这里并不适用 ;只要这个观念还 处于潜伏状态 ,它就根本不是一种心理元素 。”在这一点 上和他们发生冲突只会引起一场文字战,而别无他用 。 但 是我们 已经沿 着 另一条 路 ,通过 考虑 的心理动力 ① 原 文 是 “ (这两个词 ) 。同样 ,在 《非专业分析 的问 题》) )的第二章, 《弗洛伊德全集》标准版第 卷 ,第 页 ,是经常使用 的德文 的 “意识 ”这个词 ,之所 以印作两个词 ,是为 了强调, 就其形式而言是一个被动意义 的分词 “被意识到 的”。英文的 “意识”一词既可用做主动的,也可用做被动 的;但在这些讨 论中却总被视为被动的。 译注 第 3 页 )在其 中起作用 的某些经验 ,发现 了 “潜 意识 ”一词或概念 。我们 已经发现 ,就是说 ,我们被迫假 定 ,存在着非常强大 的心理过程或观念 一种数量化或 实用 的因素 ( )第一次在这里得到讨论 它可 以在 心理生活 中产生 日常观念所 能产生 的一切作用 (包括也能像观念那样成为有意识的作用 ),虽然观念本身 不能成为有意识 的。这里我们不必详细重复 以前常常这样 解释过 的东西 。我们只需要说 ,这正是精神分析理论之要 点所在 ,同时还认为 由于有一定 的力量和这些观念相抗 衡 ,这些观念就不能成为有意识 的。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