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陨石分布特征和富集机制-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PDF

南极陨石分布特征和富集机制-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极陨石分布特征和富集机制-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

南极陨石系列之一 南极陨石分布特征和富集机制 陈宏毅 (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广西国土资源博物馆) 陨石是来自太阳系行星和小行星等星体的地质样品,保存了太阳星云凝聚、 行星堆积和熔融分异等全部过程的信息,对研究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 义。但是,同地球上的其他资源相比,陨石极为稀少,在发现南极陨石之前,人 类收集到的陨石总数仅2000多块。1969年,日本的科学考察队在东南极的大和山 区发现了9块陨石,揭开了南极陨石收集的序幕(图1)。在此后近50年的时间里, 美国、日本、中国、韩国和欧洲联队等国科学家在南极共收集到5万多块陨石, 发现了50多个陨石富集区 (图2)。这些富集区均沿着横贯南极山脉、大和山区和 格罗夫山 (图3)等山脉和冰原岛峰分布,这些山脉有效阻挡和减缓了冰盖运动 的速度,为陨石搁浅和富集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图1 1969年日本的南极科学考察队首次在南极发现9块陨石 (Yoshida, 2010 ) 图2 南极大陆陨石富集区分布图 图3 作者和队友们在南极格罗夫山开展工作 问题1 :是不是降落在南极的陨石比地球其它地方的多呢? 事实上,陨石在各地降落的概率是基本相同的,但地球大部分面积是海洋, 山岳和森林等,降落于其中的陨石很难寻获,最后大部分会由于风化而消失。而 南极冰盖由于其特殊寒冷干燥的条件,降落于其表面的陨石不易风化,从而保存 了数量可观的陨石。主要原因是:(1)长时间积累——南极陨石最大的居地年龄 可达280万年,也就是说,南极大陆至少保存有280万年以来降落的陨石;(2)体 2 积巨大——南极大陆占全球陆地面积的9%,总面积达1400万km ,体积约2800 3 2 万km 。根据每年目击降落陨石次数估计,按最保守的60次降落/ km ·Myr计算, 南极冰盖现在保存了至少25亿次陨石雨降落的陨石,按照最保守每次10—100块 的数量估计,南极冰盖至少含有250—2500亿块陨石(碎片),而目前人类在南极 收集到的陨石数量不足6万块。 问题2 :储存在南极冰盖中的陨石会移动吗? 南极冰盖犹如一个庞大的锅盖,中间厚,边缘薄,这个巨大的冰盖在自身重 量的作用下,会从中心向四周缓慢运动,而携带陨石的冰从高地向海边运动过程 中遇到山脉阻挡,流速减缓,强烈的下降风吹走表层冰雪,消融浅层蓝冰,携带 的陨石暴露于蓝冰表面产生富集 (图4 )。根据多个陨石富集区的统计数据,陨石 搁浅冰面的海拔高度一般在2000 m左右,这个海拔易于使流入搁浅区的冰和流出 及消融的冰保持动态平衡。而南极大部分冰川运动过程中并不会遇到山脉阻挡, 直接流向海洋,最终成为海上漂浮的冰山而消失。因此,南极大陆周边的浅海区 域是富集陨石的一个新的场所。 图4 南极陨石富集过程示意图 作者简介:陈宏毅,博士,副研究员,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广西国土资源博 物馆馆长助理,致力于陨石学研究,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2015年参加南极陨石科考,收 集陨石630块,2017年组织两次沙漠陨石考察,收集陨石30余公斤。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