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动物(昆虫)咬、蛰伤应急救护-改.pptVIP

常见动物(昆虫)咬、蛰伤应急救护-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蜈蚣咬伤 临床表现 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 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癜。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现场急救处理 蜈蚣的毒液呈酸性,用碱性液体就能中和。蜈蚣咬伤后可立即用5~10%的小苏打水或肥皂水(普通肥皂,不是香皂)、石灰水冲洗。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然后涂上较浓的碱水或3%的氨水。 疼痛剧烈者,用水、冰敷局部,可适当服些止痛片。经上述处理后,如果患处肿痛不消退,症状加剧,或全身症状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蜂 蛰 伤 临床表现 轻者仅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灼热感,也可有水泡、瘀斑、局部淋巴结肿大,数小时至1一2天内自行消失。 如被蜂群螫伤多处,常引起发热、头痛、头晕、恶心、烦躁不安、昏厥等全身症状。 蜂毒过敏者,可引起荨麻疹、唇及眼睑肿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致喉头水肿、气喘、呼吸困难、昏迷,呼吸、循坏衰竭而死亡。 现场急救处理 拔除蜜蜂毒刺 检查有无滞留于皮肤内的毒刺,发现后立即小心拔除。方法是用胶布粘贴后揭起或用镊子将刺拔出。 黄蜂扎入毒刺一般还附有毒腺囊,不能用镊子夹取,以免挤入毒液而使反应加重,只能用尖细的刀尖或针头挑出毒腺囊及毒刺。 现场急救处理 中和毒液 蜜蜂毒液为酸性,可选用肥皂水、5%~10%碳酸氢钠溶液洗敷伤口;马蜂的毒液为碱性,伤口可用酸性物质如食醋、3%硼酸、1%醋酸甚至尿液等冲洗。 皮肤用2.5%碘酊涂搽2~4次杀灭伤口周围的致病微生物和破坏生物毒素。 局部疼痛、红肿处理 减少活动,局部放置冰袋冷敷,以减少毒素吸收。 预 防 首先要注意预防,远离草丛和灌木丛,因为那里往往是蜂类的家园。 发现蜂巢应绕行,不要过于“亲近”。 穿浅色光滑的衣物,蜂类的视觉系统对深色物体在浅色背景下的移动非常敏感。 误惹蜂群招至攻击,唯一的办法是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万不要试图反击,否则只会招致更多的攻击。 为减轻肿痛,用冷水浸透毛巾敷在伤处,最后到医院处理。 待伤口得到彻底清创处理和服用蛇药片3-4 小时后,才能解除绑带。 各种蛇药片:目前用于临床的有十余种,使用时首先要弄清所用的药片对哪种毒蛇有效,其次是用药要早,剂量要大,疗程要长。最后,必须有针对性地采用其它中西医的辅助治疗。 蜜蜂蜇伤后毒刺易折断在皮内,其它蜂蜇伤一般不折断毒刺 。 影像学表现 MR 主要表现为:通常病灶T1W为等信号,T2W为稍高信号,压脂序列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病变周围软组织因炎性水肿,呈环状、片状高信号。 手术病理诊断:猫抓病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 微脓肿中央含有中性粒细胞碎屑和纤维素样物质,周围有呈栅栏状排列的组织细胞 W-S染色(嗜银染色)可见组织细胞内外成簇的短小颗粒状、呈棕黑色阳性杆菌 猫抓病 颈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鉴别诊断 (1)转移性淋巴结增大:常见于老年病人,一般有原发肿瘤病史,增大淋巴结常按引流区分布,常多个区域受累;大小不一,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环壁厚薄不均,常横径大于长径。 (2)淋巴瘤:常见于青壮年病人,常双侧对称分布,边缘相对清楚,增强扫描中等度均匀强化,少见坏死和钙化;头颈部淋巴瘤易侵犯咽淋巴环。 (3)淋巴结结核:单发或多发,呈串状融合,增强扫描常表现为环形强化,中央无强化,相互粘连、融合,周围间隙模糊。 (4)炎性反应性淋巴结:一般与颈面部皮肤、涎腺、口腔、鼻腔的感染有密切关系。直径一般较小,小于1.5cm,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轻度或中度不均匀强化。 (5)巨淋巴结增生:少见,MR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部分可见流空血管,增强扫描明显持续强化,多发者无融合倾向。 临床诊断 根据Bergmans 等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须符合以下4 条中的3 条: ①患者有猫抓伤史且有眼或皮肤原发病损; ②猫抓病皮试检测阳性; ③其他可导致淋巴结肿大的疾病实验室检查为阴性; ④淋巴结活检具有特征性病理改变。 治疗要点 1.对因治疗:针对巴尔通体感染治疗选用 轻症患者: 多西环素(最常用)、利福平(尿液颜色变 化,监测肝肾功能) 重症患者: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