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理工大学第六届结构设计竞赛细则
一、竞赛简介
结构设计竞赛旨在通过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团队的共同协作过程,理论联系实践,突出创新精神,健全面向未来的教学体系,培养当代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希望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研技能水平,促进我校学生学术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间科技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本科生培养和教学质量。
二、题目
承受静载和冲击载荷的高压输电塔架结构模型设计
三、作品要求
首先声明:本次竞赛着重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重在设计和动手能力,而非手工制作比赛,因此要求:
1.作品应力求有创造性,贴近实际、结构合理、制作精巧。
2.每个参赛队仅能提交一份作品,且应保证作品完整。
3.完整的作品包括以下部分:
(1)设计方案:结构图若干,包括主要构件、结点详图及材料表(耗材规格、数量,及总重量)。
(2)结构设计计算书:包括结构选型、计算简图、荷载分析、内力分析、承载能力估算。
(3)塔架结构模型(实物):要求模型制作符合设计制作要求并与计算书一致。如修改模型,要求同时修改计算书。
作品由各参赛队命名.塔架名须健康向上,突出特点。
四、制作材料
本届大赛的模型制作材料定为桐木、速干白乳胶和细铁丝。组委会提供材料:速干白乳胶一瓶,细铁丝1米,桐木材料均为1米长,横截面尺寸和数量如下: 55 mm×1mm—2片, 6 mm×6 mm—6根,4 mm×6 mm—8根,3 mm×4 mm—8根,2 mm×4 mm—8根。组委会提供桐木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数据以供参考,同时组委会也鼓励选手自行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
模型制作所用材料仅限于组委会所提供的材料。允许对所给材料进行切割、加工、组合。如模型中采用任何非组委会提供的材料,一经查实,将取消参赛资格。
五、结构模型
本次比赛旨在设计并制作一个缩小版的输电塔架,如图1所示。该模型要求以尽可能轻的重量来经受两项加载试验,并不发生毁坏或者局部破坏,同时应力求美观。
该塔架基座截面为240mm×240mm的正方形,塔顶截面为80mm×80mm的正方形,基座与塔顶之间的结构和截面形式、大小可自行设计,塔架高出安装板部分的高度为600mm。
塔架顶的两边需分别制作一个三角形的悬臂结构,且需具有相同的长度、截面尺寸和刚度。为了在结构加载时有地方系细铁丝悬挂称盘,三角形悬臂结构从塔顶截面需向外伸出不少于100mm,如图1所示,其末端需有一个20mm长的延伸杆,细铁丝绑在延伸杆上,并留有挂钩位置,以便悬挂称盘,如图1中的放大图所示,其中要求细铁丝做成的孔应能穿过直径为8mm的挂钩,且a?15mm。所有结构的组成部分除悬挂称盘的细铁丝外必须由桐木制成。
x
x
z
240
20
100
80
100
20
正面
y
z
240
80
侧面
600
x
y
x
y
悬臂
悬臂
悬臂
悬臂
斜撑
斜撑
斜撑
延伸杆
延伸杆
延伸杆
a
斜撑
延伸杆
悬臂
细铁丝
放大
放大
图1. 塔架外形
该塔架模型的外轮廓必须满足上述使用要求。塔架模型在满足上述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各参赛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行设计结构和构件的形式与尺寸。模型的尺寸和形状上与上述使用要求的偏差不能超过10mm,否则该模型将无参赛资格。
六、模型的加载
塔架模型加载前需安装在由组委会提供的水平放置的安装板上,安装板上预留了安装塔架模型的安装孔,如图2.所示。安装板厚度不小于5mm,安装孔贯通安装板。主安装孔中心间距为240mm,每个主安装孔旁设置了两个付安装孔,主安装孔直径为8mm,付安装孔直径为6mm。模型与安装板间的连接方式,各参赛队自行设计。模型设计需综合考虑模型的使用要求、加载和安装。
20
20
20
240
240
主安装孔
付安装孔
图2.安装板平面图
参赛模型需经过两道加载,其顺序为:静态加载和铅垂冲击加载。每个参赛队需在组委会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加载。在加载过程中,每个参赛队有责任小心保护好模型,使模型在加载之前不至于损坏。只有那些成功通过静力加载,并没有发生损坏或局部破坏的模型,才能继续进行铅垂冲击加载。加载位置和加载方向如图3.所示。
(一)静态加载
首先在塔架顶的中部放置砝码,一次10N,共2次,重量共为20N,砝码直径大于60mm。然后,随机确定一悬臂端(图3所示为左端),悬挂称盘和砝码,一次10N,一共3次,因此在此方向上的力加上称盘的重量总计为30N。
静态加载
静态加载
h
安装板
20N静载
30N静载
安装板
20N静载
20N静载
10N静载
300
300
重10N冲击
冲击加载
图3加载
(二)铅垂冲击加载
在静态加载结束后,在另一端(图3 所示为右端)悬挂称盘重10N,并从左端移动10N的砝码到右端,将该砝码向上提升h高度(预赛h=100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8课《同学相伴》教学设计.docx VIP
- Unit 2 Family ties 知识清单(六大知识题型)总梳理(解析版).docx VIP
- 2025年浙商银行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2026学年浙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202) .pdf
- 金属→配体的π配键.PPT VIP
- PSM70电力安全防误管理系统-用户手册.pdf VIP
- ERP系统运行使用管理制度.docx VIP
- 人教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doc VIP
- ERP系统PM模块运行管理制度.pdf VIP
- 急性肾损伤的护理要点.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