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与青年伦理-孙抱弘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长期 以来,伦理问题的研究一直属于哲学范畴,但实际上伦 理的建设和伦理学的研究离不开社会的需求:正是 由于社会的运 行和变革推动着伦理建设的发展,或者说社会秩序的确立、社会 稳定的维系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多层次的伦理建设的需求; 而人类也正是对应着不同层次的社会运行需求,在不断的社会实 践中、由少到多、由陋趋全地构建了相对独立的多层面的伦理体 系。如前所述,在当代社会,这个伦理体系至少可分为规矩伦理、 制度伦理和美德伦理。 在本章中,我们将对社会学家关于社会伦理的论述作一梳 理,将从社会学的视角对社会伦理规范的相关概念作一厘定,并 进而提出本书的理论框架。 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是身处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人 们的普遍愿望,同样也是西方“丰裕社会 ”中人们的一种强烈渴望, 西方社会学有着对于社会秩序理论研究的极大兴趣和热情,也有着 深厚的积累。坚持这一研究的社会学家,一般都把价值、规范与行动 的“一致性 ”,视为任何社会结构与制度 的基础,是“使社会成为可 能 ”的前提 。所 以,“重建秩序 孔德 )、“新 的道德秩序 迪尔凯姆 ) 等理论诉求,并非是浅薄的伦理和过时的陋见,其中夹杂着许多深 层 的思考 。它们不仅是对社会“整合 ”、“凝 聚”、“和谐 ”与“安定 ”等状 态 的理想追求,而且也是对社会“失范 、“危机 ”、“无序 ”等社会状态 反思的产物,更是我们思考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新的伦理道德体 系、开展当代青少年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参照系。 一 、从亚里士多德到亚 当 斯密 社会学起源于人类对 自身活动 的结果及其依托 社会的思 考 。从表面上看 ,社会纷繁复杂 ,有时甚至是混乱 的,但在这种 外表下面存在着一种秩序 、一种相对稳定的内在秩序 ,这种秩序 往往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之上 。那么,这种结构是一种什么样 的结构呢?古代和现代学者提 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思考 。 亚里士多德 (前 前 )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分化 的结 构 ,这种结构是 由集 团而不是 由个人组成 的;各种独立 的要素在 结合为整体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亚里士多德认为, 社会导源于人的本性,人类有合群本性 ,因而注定要合群而居,形 成共 同体 。社会结构 由根据功能及社会财富而形成 的各种社会集 团,如粮食生产者、武士、商人、富人、穷人、中等阶级等所组 成 。亚里士多德把社会结构看成是一种整体 ,并把最小单位视为 集团,从而避免了强调个人或个人行为的 “原子论”。 亚里士多德的集 团观是二元 的,一方面强调人的合群本性 , 另一方面又承认财富在集 团形成中的作用 。集 团观是典型的社会 学思维方式 。把群体界定为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初始范畴 ,不少社 会学家认为: “社会学家对个人不感兴趣”。这种 “群体主义”的 方法论 ,显然可 以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找到萌芽 。同时,我们 也可 以从 中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荀子 的思想 中找到 ,荀子把结群 看成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与特征 。 托马斯 霍布 斯( )认为,社会是一个通过契约联 系起来 的结构 。在前社会的 自然状态下,不存在社会契约 ,人们 处于不断的战争之中。只有通过放弃某些个人权利才有可能形成 和平统一 的市 民社会 ,即以某种契约义务把个人 同某个主权 国家 联结起来,由国家 以成文法的规定保障秩序与和谐。 “社会契约 论”把社会看成是人的产物,而不是神的产物,在社会思想史上 无疑是一种进步,是值得肯定的。但只停留在契约的水平上,看 不到契约背后的利益及其一致性与不一致性,因而仍然是肤浅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约翰 洛 克( )又 前 进 了一 步 。他 认 为,社会契约的自然状态是和平友善的,但私有财产 以及随之而 来的社会不平等,导致了社会冲突与利益分歧的发展。( )洛克看到 了契约背后的利益及其所有制基础。 乔巴蒂斯坦 维 为 ,社会是一个动态 的结构 。 他在 年出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