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龙西地区泉四段低孔低渗砂岩储层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PDF

松辽盆地龙西地区泉四段低孔低渗砂岩储层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 质 科 学   2010年 10月 CHINESEJOURNALOFGEOLOGY 45(4):1170—1179 松辽盆地龙西地区泉四段低孔低渗砂岩 储层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1 2,3 3 4 连承波  钟建华  杨玉芳  杨 军 (1.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成都 610500;2.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东营 257061;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州 510640;4.大庆油田         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黑龙江大庆 163712) 摘 要 通过岩心观察、镜下薄片、扫描电镜和 X衍射、物性和压汞等资料分析,对松辽盆地 龙西地区泉四段低孔低渗砂岩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 究表明,松辽盆地龙西地区泉四段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其次为岩屑长石砂岩,成分和结 构成熟度较低,储层物性明显呈现出低孔低渗特征,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孔 喉半径较小,相对小孔喉所占比率较大,孔喉分选和连通性较差,非均质性强。在总体孔喉较 小的背景下,随着较大孔喉半径的增大储层物性变好,而储层物性随着孔喉集中程度的增强而 变差。根据经典的孔喉分类标准,将松辽盆地龙西地区泉四段低孔低渗透储层分为4类:细孔 细喉型、微孔细喉型、微孔微细喉型和微孔微喉道型。 关键词 储层物性 孔隙结构 泉四段 龙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TE122,TE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3-5020(2010)04-1170-10 松辽盆地龙西地区在区域构造上属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龙虎泡—大安阶地, 东邻齐家—古龙凹陷,西部与斜坡区泰康隆起带相邻。研究区东部为龙虎泡油田,北邻 敖古拉油田,东南为龙南油田。泉四段为其主要产油层之一,下白垩统的泉头组第四段 主要发育浅水湖泊三角洲砂体(万俭英等,2007)。上覆青山口组为超高压烃源泥岩,并 有断层与其沟通疏导,具有得天独厚的油气成藏条件(张革等,2002)。泉四段砂岩油藏 含油范围小且不稳定,油水关系十分复杂,砂体储层物性差,表现为明显的低孔低渗特 征,复杂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油气分布和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孔隙结构特征是储层 微观物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油气富集(刘中云,2000;张小莉等,2007)、储层物性特征 (Pittman,1992;张大伟等,2006;周灿灿等,2006;王瑞飞等,2008)、渗流特征(曲志浩 等,2002;胡志明等,2006;林玉保等,2008),建立测井解释模型(张龙海等,2006)和制 定开发决策的基础(刘中云,2000;曲志浩等,2002;胡志明等,2006;高辉等,2008;林 玉保等,2008),尤其对于低渗透储层显得特别重要。为研究松辽盆地龙西地区泉四段砂 岩的孔隙结构特征,本文采用铸体技术、扫描电镜技术、高压压汞技术对泉四段砂岩样品 进行测试分析,以期从微观角度揭示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02F70108)资助。  1979年 11月生,博士,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专业。Email:lianchengbo1999@163.com 连承波,男, 2009-06-26收稿,2009-11-02改回。 4期 连承波等:松辽盆地龙西地区泉四段低孔低渗砂岩储层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1171 1 岩石学特征 碎屑岩砂岩的孔隙结构,直接受其物质成分和组构的影响。通过对龙西地区泉四段 的岩心观察以及薄片镜下鉴定,碎屑颗粒粒度一般为005~025mm,大多具有细粒结 构,粉砂质结构次之,少量中粗粒结构和细粉砂结构。总体来看,砂岩粒度较细。砂岩分 选性总体中等—较好,以细粒结构为主,夹少量中粒碎屑和粉砂级碎屑。碎屑颗粒以次 棱角状为主,次圆状为次,磨圆度中等,风化程度中等,颗粒接触关系以点接触和线接触 为主。胶结类型以再生式—薄膜式—孔隙式组合、薄膜—接触—再生组合和再生—薄 膜—溶蚀组合为特征。大量的薄片镜下鉴定结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