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情感论-杨岚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导言:情感世界重建 的意义 世纪人类文明开始全面转 向以信息文明、生态文明为基 础的新形态,这是人类文明真正进入 自觉建设的时代的起点。 这是一个高科技的时代,是一个转折的时代,人类文明发展所依 赖的重心由自然 向人 自身、由物质资源 向精神资源转移,同时, 现代文明的种种矛盾此间发展至极,现代性的弊端随着现代化 进程而放大,全球性 问题伴随全球化浪潮而扩散,在能源危机、 生态危机、环境危机、人 口问题、核威胁等 阴影下 ,人与 自然、社 会、人 自身及机械性文化的矛盾全面激化,现代 以来愈演愈烈的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技理性与人文理 性的冲突和失衡现象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在西方现代文明模 式中,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条件下,技术理性的统治深入到经济、 政治、精神文化各个领域,高效率地贯彻其逻辑彻底性,情感世 界萎缩、意志淡漠的现象十分严重,从根本上戕害了人类精神发 展的活力,威胁 了高科技时代人类主体地位 的继续保持,理性与 非理性因素的两相背离和片面发展,使人类精神发展的内部的 制衡功能难以发挥 。文化结构失衡是人性结构失衡的表征,而 症结在于理性结构失衡 。其根本解决途径在于调整理性结构, 而调整理性结构的关键在于重建情感世界,培植健全的理性和 第 2 页 健全的人性,使人类文明在动态平衡 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  文化结构 、人 性 结构与理 性结构 的关 系 文化结构与人性结构相互对应相互塑造,构成外内表里的 关系,人性是文化的内在依据,文化从广义来讲就是人化,是人 性的外化形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不断在 自然、社 会和精神活动 中打上越来越清晰的人 的逻辑 的烙 印的过程 。人 性的结构由生物性、社会性、精神性三个层面构成,在原始文明 时期 ,生物性因素起主导作用,原始社会按照人类 自身再生产的 过程 中逐步形成的排斥血亲交配 的原则而建构起来 ,人类 的血 缘 氏族部落与天然的动物群落区别开来 ,原始宗教以各种仪式、 图腾和禁忌等形式巩 固了这种最初 的人性逻辑 ,人类 以自然界 中弱者 的身份而在生存竞争 中幸存下来 ,既得益于 以群居方式 弥补个体的不足,更得益于精神因素的发挥,工具的使用和制造 是原始形态的 “科技理性”的结晶。可 以说,人以社会性和精神 性弥补 了生物性的不足 ,这是人性超越动物性的起点 。农业文 明时代,人性逻辑仍未脱离 自然逻辑的辖制,建立在血缘关系上 的人伦道德是社会政治生活 中等级制原则的内在依据 ,以适应 物质生产力缓慢发展期物质产 品匮乏所造成 的分配 困难 ,封建 意识形态 的总体倾 向是抑制人性 的物欲需求 以缓和阶级矛盾 , 精神需求作为补偿形式而得 以发展 ,在相对低下的物质生产力 发展水平基础上形成 了人文文化 的繁荣 。应该看到 ,古典人文 精神虽强调人与动物 的区别而热衷于提升人性的精神层面 ,但 依然是依顺 自然逻辑 的,作为古典文化核心的宗教意识 的核心 是 自然力量 的神化或人格化 。古典文 明在未脱离 自然系统束缚 第 3 页 的前提下达到了人与 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自然系统与 文化系统的相对平衡的状态,人性结构的三层面 (生物性、社会 性、精神 性 )与文 化 结构 的三层面(物质文 化、制度 文化、观 念文 化 )基本上是对应平衡 的。工商文 明打破 了这种平衡 ,工业和 科技 的发展使人类征服 了 自然 ,人 的逻辑替代 了 自然逻辑 的统 治地位成为文化的内在根据 ,而人 的逻辑 的现代典型形式是理 性精神、科学精神 。这是一个人的发现、人的独立、人的发展的 时代 ,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基本风貌,精神的力量在 认知领域得 以长足发展并通过技术一工具系统而渗透到物质生 产活动中,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在掌握和利 用 自然规律 的基础上摆脱 了 自然逻辑 的统治 ,马克思主义是工 业文 明时代 的典型的思想形式 ,他在社会性 的基础上界定人 的 本质 ,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寻找社会发展的动力,以人的全面解放 和 自由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