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圆弧齿轮磨合磨损的试验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圆弧齿轮磨合磨损的试验研究

第 17 卷 第 4 期 摩 擦 学 学 报 17,   4 V o l N o 1997 年 12 月 TR IBOL O GY D ec, 1997 ( ) 研究简报 371~ 374 双圆弧齿轮磨合磨损的试验研究 孙 大 乐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44) 杨文通 蔡春源 (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沈阳 110006) 摘要 采用精确取模法测量了 GB 127599 1 型实验双圆弧齿轮逐级加载时的磨合磨损量, 分析 了双圆弧齿轮磨合过程中磨损量的变化规律, 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磨合仿真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关键词 双圆弧齿轮 磨合 磨损 分类号 TH 132. 4 16 ( 为了验证建立的双圆弧齿轮磨合仿真数学模型 孙大乐. 双圆弧齿轮齿形参数优化、强 度分析、磨合仿真及实验研究. 东北大学学位论文, 1995) 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对双圆 弧齿轮的磨合性能作了试验研究, 对其磨合磨损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考察. 目前, 国内外测 [ 1 ] [2 ] 量齿轮副磨损量的方法主要有: ① 检查磨屑法, 包括称量法 、放射性同位素法 和铁谱技 [3 ] 术 . 这些都是假定全齿高均匀磨损, 无法确定磨合过程中沿几何齿廓的磨损量变化, 不能 反映齿廓局部磨合磨损的变化规律. ② 齿廓廓形直接测量法, 包括光干涉法、激光衍射法 和齿厚测量法. 但是, 考虑到试验双圆弧齿轮的安装精度, 不同的磨合阶段需要一次拆装, 且 其又是双啮合线的斜齿轮, 光线无法透射; 受测量空间和测量基准的限制, 齿厚测量法的精 度不能满足要求, 而且在每级加载磨合过程中齿廓的磨合磨损量都是微米量级, 采用已有的 方法难以实现双圆弧齿轮磨合磨损量的精确测量. 可以认为, 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精确 测量双圆弧齿轮的齿廓磨合磨损量. 作者设计建立了一种新的方法 精确取模法, 通过测 量齿模来测量双圆弧齿轮的磨合磨损量, 效果较理想. 本文简要报道试验设计与实测结果. 1 试验设计 共采用 3 对试验齿轮, 由A A 级 GB 127599 1 齿形双圆弧齿轮滚刀加工而成, 试验齿轮 的设计精度为 7 级, 材料是 45# 钢, 齿面硬度为H B S 185~ 19 1, 试件的设计参数见表 1 所 ( ) 列. 在J G150 封闭功率流式齿轮试验机上采用分级加载 见表 2 磨合的方法进行试验. 这 收到初稿,收到修改稿本文通讯联系人孙大乐. 孙大乐 男, 1965 年 9 月生, 山东省蓬莱市人, 1995 年在东北大学获博士学位, 目前主要从事新型齿轮传动研究, 发表论 文 20 篇, 现为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杨文通 男, 1955 年 3 月生, 江苏省镇江市人, 1984 年于东北大学机械工程系本科毕业, 1996 年在东北大学获博士学 位, 目前主要从事教学和摩擦学研究, 发表论文 40 余篇、专著 1 部, 现为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蔡春源 男, 1929 年 3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