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蒹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诗歌纯洁真挚健康的情感。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从景物、人物、主旨三方面感受诗歌朦胧凄美的艺术特点。
2、学习诗歌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朦胧凄美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吗?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板书课题)
㈡感知朗读,理解内容
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解了解诗歌大意。
用课件放出全诗译文,全班齐读。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顺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顺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歌?(相思、爱情)
这首爱情诗里面写了一些什么内容?(景物、主人公追寻伊人的过程)
介绍这首爱情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是怀春,只觉得它百读不厌。”
———闻一多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三)赏析文本,深入研读
1、聆听老师的配乐范读,思考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
这是一首————的诗。(特点或印象)
2、赏析写景句子
(1)找出写景的句子。 (每章的第一、二句)
(2)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芦苇——丛生茂密。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白露秋霜——洁白,晶莹,触感是凉的,给人以清冷之感。
秋水——崎岖、蜿蜒、清冷。成语有望穿秋水 一汪秋水。
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3)这些景物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凄清、迷离)
(4)请用散文般优美的笔法描写一下这幅画面。(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由写作)
(5)请学生自由选读读某一章诗歌,再读自己所写的语句。
3、在这苍茫凄清的背景下,主人公出现了,他的心情如何?请结合具体语句体会。
(1)在水一方 在水之湄 在水之涘
——一个 “在”字,主人公确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边,坚定。
—— 方、湄、涘,地点空间的变化,说明他追寻得坚定而执着。
(2)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
——匆忙而连续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和坚定、执著
(3)“宛”字,好像 仿佛之意 ;央、坻、沚的变化
——说明追寻而不得时、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惆怅、凄凉、孤独的心情。
4、那么主人公追寻的伊人到底是谁呢?
主旨的多义性、模糊性,使诗歌更具一种朦胧美。
课件展示:
景物——凄清 迷离
伊人——可望而不可即 这是一首朦胧凄美的诗
主旨——多义性 模糊性
(四)手法探究 重章叠句
1、配乐朗诵诗歌,思考:这首诗歌在结构形式上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歌有什么不同呢?(重章叠句)
2、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有何作用?
(1)?从乐调上看,一唱三叹,增加了韵律的和谐回环之美。
(2)?从表达效果上看,反复吟唱,使诗意逐步加深,诗所抒发的感情也越加强烈,加强了感染力量,给人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
3、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不仅仅只是这首《蒹葭》中独有的特点,它也是《诗经》中诗歌表现形式的突出特点。
链接阅读:《采葛》
彼 HYPERLINK /doc/4871011-5088706.html \t _blank 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 HYPERLINK /doc/6722240-6936319.html \t _blank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词注释:
①葛: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②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青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③三秋: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④艾:植物名,菊科植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