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文化之旅——古城遗韵-卞伯泽著.pdfVIP

会泽文化之旅——古城遗韵-卞伯泽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为秀美会泽增辉添彩 (代序) 曲靖市旅游局局长 谭增权 前一段时间,会泽县旅游局的同志告诉我,会泽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 化名城,古城将按照国家5A级旅游区打造。为全面介绍古城的景点和历史 文化,卞伯泽老师精心编写了 《会泽文化之旅———古城遗韵》一书,并请 我作序。 我诚惶诚恐,一直推辞。我不敢写这个序,一方面,我虽然出生在会 泽,其实对会泽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而卞老师是会泽文化和旅游界的前 辈,1986年我刚参加工作时,他已经是会泽七中的校长了,底蕴颇深,近 些年来更是一直在挖掘整理会泽的历史文化,出版了很多书籍,可以说是会 泽的活字典。另一方面,我从事旅游工作时间不长,算不上熟悉会泽旅游, 充其量只是个常回家看看的游子,要对卞老师的 《会泽文化之旅———古城遗 韵》作序,确实感到有些心虚。 拿到卞老师的这本 《会泽文化之旅———古城遗韵》后仔细研读,书中 对会泽历史、文化、建筑、景点、民间传说等做了具体生动的描述,令我受 益匪浅。我也由此相信,阅读本书,就是一段对会泽更加深入全面的文化之 旅,读者一定会乐在其中的。能够以此篇短文抛砖引玉,其实是一件乐事。 会泽历史悠久,秦汉时为古夜郎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95 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 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泽曾因铜矿的开采冶炼铸币而鼎盛一时。 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 “堂琅铜洗”闻名遐迩,是研究中原汉文化对 云南影响的实物。 ·1· 会泽文化之旅 ·古城遗韵 会泽的文化,以它的多元性独树一帜,据考证,会泽是彝族起源和发展 的中心区域,彝族共祖阿普笃慕的 “向天坟”和彝族 “六祖分支”故址都 在会泽。清初,中原汉族大量进入会泽,带来了汉文化、赣文化、秦文化、 楚文化、闽文化、川文化,不同地域的多元的文化在这块土地上争奇斗艳, 形成了 “十里不同俗,一巷不同音”的文化特色。十省不同风格的会馆建 筑,多种民族的宗教信仰及偶像崇拜,融各省之长又结合当地实际建盖的民 居民宅,不同的民风民俗及民族风情,响彻坝子的彝族海腔,街头巷尾的小 唱灯,苗族同胞的芦笙舞会,道教的洞经音乐,无不透出会泽多元文化及民 族风情的品格和韵味。 清朝末年,会泽就有一大批冲破世俗观念的学子,为当地及云南的经济 和教育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特别是唐继尧、黄毓英、邓泰中等人,站在时 代前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会泽的经济、教育和文化孕育了一代名 人,这些名人也将为会泽名城增辉添彩。 会泽,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繁荣的经济在云南的历史文化名 城中独树一帜。而今,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将为会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 展和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会泽的秀美,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让我们越来越感到亲切异常。 卞老师很好地把会泽的历史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不辞辛劳为会泽乃至 曲靖的旅游出力。《会泽文化之旅———古城遗韵》一书既成,已有百花成蜜 的馥郁芬芳;这本书所体现和展示的,不仅仅是会泽历史文化的内涵,更是 一个导游人和旅游者的学习读本。会泽的博大精深、美丽迷人,只有留待你 亲自去体验。 会泽的千般风流、万种柔情只能是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我有 理由相信:会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且以为序。 2013年9月30日 ·2· 目 录 为秀美会泽增辉添彩 (代序) 谭增权 (1) 绪言:岁月如歌 名城似珠 (1) 名城旅游第一站———西关 (9) 西土主寺 (23) 西来寺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