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寸口脉图的体外循环搏动灌注量化评价指标的建立.PDF

基于寸口脉图的体外循环搏动灌注量化评价指标的建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寸口脉图的体外循环搏动灌注量化评价指标的建立.PDF

基于 “寸口”脉图的体外循环搏动灌注量化评价指标的建立 1 1 1 1 2 2 1 千英信 ,张志枫 ,许家佗 ,屠立平 ,李 欣 ,郭 震 ,费兆馥 , 1 1 1 汤建国 ,邱勇兵 ,王晨玫 1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 201203) 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体外循环室(上海 200030) 【摘要】目的 探索建立基于寸口脉图的体外循环 “搏动灌注” 搏动血流量化 分析方法。方法 将34例行体外循环术的心脏疾病患者随机分为 “搏动灌注” 组、“非搏动灌注”组各17例,观察手术者寸口脉搏波情况;比较 “搏动灌注” 手术者术前、“搏动灌注”过程中寸口脉搏波。结果 体外循环手术者主动脉阻 断后寸口未出现明显的脉搏波,“搏动灌注”开始后寸口出现脉搏波;“非搏动灌 注”手术者整个血液灌注过程中寸口未出现明显的脉搏波。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 寸口脉搏波能反映体外循环 “搏动灌注”搏动能量的传递状况;寸口脉图时间、 幅度、面积等参数可作为观察体外循环“搏动灌注”搏动能量传递效果的客观量 化指标。 【关键词】体外循环;搏动灌注;寸口脉图;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用一组特殊装置(血泵、氧 合器等)临时替代人体心、肺功能,进行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一项技术。体外 循环血液灌注模式有 “非搏动灌注” (non-pulsatile perfusion)与“搏动灌 注” (pulsatile perfusion)两种。国外大量的研究报道表明,体外循环 “搏 动灌注”较 “非搏动灌注”,在改善手术者的血液循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 率更有优势,但 “搏动灌注” 搏动血流因缺乏客观量化方法而成为制约 “搏动 [1] 灌注”技术临床普及的瓶颈问题 。中医寸口脉搏波客观量化技术,为解决这一 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需行体外循环术的心脏疾病患者34例 (其中先 天性心血管疾病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4例)。 34例患者随机分为 “搏动灌注”组17例,“非搏动灌注”组17例,两组基线资 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实验设备 DDMX-100型脉象仪 (见图1);STOCKERTS5型体外循环机 (见图2);TRILLIUM AFFINITY-541T膜式氧合器等。 2 图1.DDMX-100型脉象仪 1.3研究方法 1.3.1体外循环方法 手术者全身温度降至32℃,阻断主动脉,由主动脉根部灌注4:1含血停跳 液(20 ml/kg -30ml/kg),行主动脉和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1)“搏动灌注”方法:采用滚压式 “搏动灌注”模式 (通过滚压泵转速变 化而形成搏动血流)。搏动次数75次/分;基础流量30%;搏动起始点30%,结束 点70%(示意图见图3)。调整搏动波宽度至手术者桡动脉出现双峰波、三峰波脉 搏波。 (2)“非搏动灌注”方法:采用无振幅的 “平流灌注”模式。转流流量:体 2 -1 -1 表面积×2.2~2.4ml·(m ) ·min 。 3. 图 “搏动灌注”参数示意图 1.开始时间; 2.结束时间; 3.搏动波间期; 4.基础流量;5.峰值;6.搏动血流量 1.3.2 脉搏波检测方法 患者仰卧、直腕、仰掌,采集患者右手桡动脉脉搏波,选 “关部”不同取脉 压力时主波波幅最高的脉搏波 (最佳取脉压力段脉搏波)为被研究的脉搏波。脉 [2] 搏波参数(示意图见图4)的生物学意义见 《现代中医脉诊学》 。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