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上之上◎德行第一
言
思禾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开山作,也是中国古典思
想的基本经典之一。《老子》历来受到重视,在传统时代某些时候甚至
超过六经。进入现代,《老子》成为哲学研究的热点,更进入世界经典系
列,为其他文化所了解。短短五千言的《老子》,浓缩了中国人深层的经
验和智慧,是我们了解自己的一个通道。
然 ,我们对于老子和《道德经》基本情况,包括老子的生平、生
活的时代,《道德经》的成书过程,竟然一直缺乏完整的了解,与人们对
孔子、耶稣、佛陀、柏拉图的了解完全无法相比,这不免让人觉得惊讶。
传统上关于老子生平的说法主要来自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文字不长,摘录主要部分如下: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
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
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
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
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
1
老 子
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
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
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这篇文章真有些“恍兮惚兮”。想来太史公写作时也是材料缺乏难
以下笔,然 这篇传记却写出了老子的精神。传记的信息不是很清楚,但
是大致有如下几点:
1、老子是楚地人(今河南鹿邑 东),做过周王室的高级文官(守
藏史)。
2、老子活动的时间在春秋末年。
3、老子长孔子一代,算是前辈。孔子曾向老子问过礼方面的问题。
孔、老道不同,不相为谋。
4、老子著《道德经》五千言,后来西行不知所终。
这些基本点是关于老子的传统说法。我们能知道的关于老子的内
容,如此 已。
到了近代,疑古之风兴起,这些说法全部得到怀疑。老子是楚人
吗?是春秋末年人吗?见过孔子吗?写过《道德经》吗?如果写过,写了部
分还是全部?《道德经》成书于春秋末年?战国中晚期?还是秦汉之际,
或者西汉?
因为证据不足,这些争论都没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而关于老子的
基本说法也不再可信,像钱穆、葛瑞汉这样的大学者都认为庄子在老子
之前。
对于老子其人其书的这些争论,近年来有向传统说法回归的趋向,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术界自觉反省疑古思潮的弊端,在诸多基本
文献问题上,如《尧典》三篇的时代问题,《春秋》和三传的关系 ,重
新回归传统说法。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老子问题的看法。二是考
2
前 言
古学的发现,其中最重要的是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和郭店战国楚墓
《竹简老子》的发现。帛书本《老子》虽然与传世本有一些细节上的差
异,但是基本是一致的,这让人们看到传世本之外更古老的版本。更重
要的是竹简本《老子》的发现,学术界对于竹简老子是节选本还是原本
还无定论,但是它的出现使老子成书的年代大大提前,这加强了人们对
传统说法的信心。本文讨论的老子和他的思想就是以传统说法为前提
的。
关于老子其人其书的争论还会继续下去,有的问题恐怕永远也无
法解决。这里有一个原因:老子大概根本不想后人知道自己更多的事
情,关于他的一切都在《道德经》中。我们知道了更多有关老子及其书的
情况,或许并无助于理解《道德经》,反 把这一切无关的东西拿开,老
子所开启的世界才可能真正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