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
文字在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曾经采用了各种各样的记事方法。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在他的著作《说文解字》里,谈到过汉字的起源: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仪),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义,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许慎认为,汉字产生之前,曾有过一些过渡阶段。起初是庖牺(伏羲)氏创作八卦符号用来表示世界万象;其后有神农氏结绳记事,但却难以适应日益繁多的事物;直至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书契文字,百官由此得到治理,万民由此得到督查。
1. 结绳记事
在没有文字的时代,记事的方法可能有多种,结绳是原始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记事法。所谓结绳记事,就是在绳子上打结,原始时期,人们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这样的方式似乎只能帮助记忆,本身还不能独立完整地记录事情,所以几乎不可能形成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2.契刻记事
除了结绳记录之外,还有通过在树皮上、木头上做记号以及契刻等方法来记事的。
契刻也往往与数字有关。人们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木契上的简单刻划,也只起帮助记忆的作用,不能算是文字。不过,契刻的这种形式,却很可能是最早的文字书写形式之一。古人利用这种形式把一些数字符号或象形符号刻划在陶器或竹木片上,用以传递某种信息,就有可能逐渐演化成类似青铜器文字或竹简木牍这类文书,继而慢慢形成了文字和文献。
3. 仓颉造字
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汉字是由华夏民族始祖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战国两汉时代,普遍流传仓颉造字的传说,当时的文字启蒙书(也是最早的字典)称为《仓颉篇》,也反映了这种观念。
古人把汉字看做神圣的东西,认为造字的人也跟普通人不一样。《淮南子·本经》更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栗,鬼夜哭。”到了汉代,特别是汉武帝以后,人们更把仓颉神话,说他“四目灵光”,与凡人不同。而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对仓颉造字说加以肯定,此后人们更加坚信不疑。
在原始时代,人们为常常会在竹木片或其他器物上刻画一些符号来帮助记忆。这种符号通常不可能有固定的读音和意义,自然不能看作文字。只有当这些符号有了相对稳定的读音和意义,并且集中在一起用于记录语言,才具备文字的性质。因此,历史的发展需要出现一个(或少数几个)人来进行文字的搜集和加工整理。
文字的产生并非是一人之功,肯定集合了众多的智慧,但是类似仓颉这样的人物出现并首先为文字的形成做好充足的铺垫,也许是合乎历史条件的事情。
第二章 神秘的甲骨文
1. 最古老的汉字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迄今发现最早也是最完备的汉语古文字资料。关于它的发现,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公元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清国子监祭酒、古文字学家王懿荣生了场病,医生给他开的药方上有一味药叫“龙骨”。文学家刘鹗在王家做客,两人都好奇这“龙骨”究竟为何物,于是拿出来一同观看,却发现这些“龙骨”是大大小小的骨头片,上面还有些契刻的图画,似文字非文字。两个老朋友感到惊讶,王氏重金购买大量龙骨作了初步的研究。
1900年,王懿荣的甲骨转归了刘鹗所有,他的亲家罗振玉得知这些甲骨来自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遂派人大力搜求,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原来,这些“龙骨”是河南省安阳县的农民种地时在黄土层下偶然发现的,继而卖给了药铺。经研究,它们便是三千多年前商朝用来记事的龟甲和兽骨。
2. 甲骨文的功用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其内容大多是占卜吉凶。据历史记载,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洹水边上小屯村一带,曾经是殷商都城。当时的朝代,无论国家大事还是个人私事都要事先占卜,向神灵或祖先的灵魂询问事情的吉凶,求鬼神保佑。所以,甲骨文的内容异常广泛,包括打猎、征伐、农业、气候、天象、地理、祭祀、疾病等等。
为他人占卜的人被称为“巫”或“史”,占卜方法是在龟甲或兽骨上凿出椭圆形的小槽或小孔,然后在边上用火灼烧,骨面上即出现裂纹,旧称为“兆”。巫史们根据这些裂纹来判断事情的吉凶,并把占卜之事和结果用文字刻在甲骨上,称其为“卜辞”。有少量甲骨所刻的不是卜辞,而是记事的文辞,但内容也多与占卜活动有关。
3. 甲骨文的特点
从数量和结构来看,甲骨文已经发展成为系统性较强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象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