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40年?这是迄今我看到最精彩、最得当的一篇文章.doc

如何评价40年?这是迄今我看到最精彩、最得当的一篇文章.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评价40年?这是迄今我看到最精彩、最得当的一篇文章 说说改革开放这40年-1978到2018 演讲 :吴晓波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改变中国命运的改革开放40年——1978到2018。   1激荡四十年   197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全占球1.8%,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极其贫穷和微不足道的国家。 2018年,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全球14.8%。 1978年,中国人均GDP只有384美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排在倒数第七位。 2018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9281美元,这个数字代表中国是一个如假包换的中等收入国家。   再来看恩格尔系数: 1978年,老百姓赚100元钱有60元钱是拿来买食品。 2018年,中国老百姓每月39%的收入用于购买食品,61%用于购买提高美好生活的商品。   1978年,中国高楼没有超过200米。 2018年,全世界10幢最高的大楼中有8幢在中国。   1978年,中国没有一家私营企业,全都是国营企业且在世界五百强中微不足道。 2017年,世界五百强企业中,中国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115家,其中有超过25家是民营企业。 1978年,全中国人民一样穷。中产阶层在1978年是一个要被鄙视的名词。 2018年,中国中产阶级数量从0增加到2.3亿人口。除美国以外,比所有发达国家的人口都要多。   目前,全世界70%奢侈品被中国年轻人消费掉的,而且这些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是39岁。 美国购买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要比中国老15岁,而美国网民平均年龄比中国大5岁。在这个意义来谈,中国要比美国年轻10岁。   1978年,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销是10万辆。 2017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达到2940万辆。如今中国是全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汽车成为了很多中产阶级家庭的标配。 同时,所有和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相关的基础生产资料,中国都是最大的消耗国。   2 水大鱼大?   为了年终秀,我专门翻了TIME(《时代周刊》)。 40年前,邓带领中国摆脱了阶级斗争,被TIME定义为当年的年代人物。   1984年,TIME有一期封面是一位中国年轻人拿着可乐站在长城上,封面标题是《中国的新面孔》。 1984年,中国开始了城市体制改革,中国的马路上出现了很多的广告牌、出现可口可乐、中国城市的围墙开始一堵一堵消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和民营企业…… 2013年,TIME出版了以《中国的今天非常危险》为封面标题,孩子吹泡泡为配图的杂志。 但是,仅仅4年之后,TIME刊发了一篇文章《中国赢了》的文章——因为美国总统要访问中国,为了拿我们2000亿美金的订单,不得不讨好我们一下。   通过这一本西方杂志,我们就会发觉,中国的变化并非一天发生。如果静态来观察,我们发现所有的变化都非常陌生。 中国“这只船”这么大,但每天都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改革开发四十周年来,中国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家庭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个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怎么解释?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无法作答。   20多岁的费正清(历史学家、汉学家)博士毕业后来到了中国,他在1940年代中期写了《美国与中国》这本书。这是西方学者第一次把中美对照起来的一本书。 当时费正清认为,中国正在发生一场现代化运动。这场现代化运动最基本的特征是中国决定放弃自己所有的传统和制度,并将西方的文明和制度以及语言作为一个对应体。他认为中国所有的变革是对西方文明不断冲击后作出的反应。在很长时间里,这个冲击反应模式是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现代化的共识。 1990年代初,在费正清去世之前,他写了《中国简史》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他说“对不起,我错了。” 在经过50年的阅历和观察后,费正清认为,中国的现代化的发展不是一个冲击反应的结果,而是自身内在的基因变革和发展冲动的结果。因此,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自身的内在性和动力源。但很可惜,他写完这本书6个月后就去世了。中国的动力源是什么?内在动力和需求是什么?他没来得及的解释,那时中国还不像今天这样发展的让人恐惧。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罗纳德·科斯(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去世前的最后四年写了《变革中国》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他有三个结论: 一、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二战以后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 二、中国的经济总量在未来十几年内超过美国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三、中国经济的发展无法用西方的制度经济学来解释,中国改革的成功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   布热津斯基(美国著名地缘战略理论家)曾经对中国讲过一句话: “西方人关于中国的认识有一半是无法理解的,另外一半我理解了,但对不起,我理解错了。”这是一个美国最杰出的战略头脑对中国的看法。   这些聪明的大脑对中国的发展都有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模糊的认知。 在过去四十年里,起码五次西方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nviv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