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研究
的《山西石雕艺术》n1,王建中的《汉代画像石通论》圆,高文的《四川汉代画像石》
脚,徐州博物馆的《徐州汉画像石》Ⅲ,韩玉祥、李陈广的《南阳汉代画像石墓》脚,
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的《山东汉画像石》(第1-3卷)、《江苏汉画像石》(第4
卷)、《陕北山西汉画像石》(第5卷)、《河南汉画像石》(第6卷)、《四川汉画像石》
(第7卷)、《石刻线画》(第8卷)嘲,孙文青的《南阳汉画像汇存》H1,吴曾德的《汉
代画像石》嘲,土居淑子的《古代中国口)画像石》嘲,信立祥的《汉代画像石综合研
究》n们,陕西省博物馆的《陕北东汉画像石》㈨,蒋英炬、杨爱国的《汉代画像石和
画像砖》n羽,容庚的《汉武梁祠画像石考释》n钉,阎根齐的《商丘汉画像石》n41等。
据史料记载,徐州的画像石刻,兴于西汉末,盛行于东汉中期,结束于魏晋。清
代晚期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科学的发掘工作,则是解放后进行的。自1952年以来,
江苏省和徐州市的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铜山县的茅村、洪楼、苗山、白集、利国、柳
新、汉王,睢宁县的张圩、九女墩,邳州市的燕子埠、占城,新沂市的瓦窑,沛县的
栖山等乡镇,保护性发掘了一批汉画像石墓。目前,徐州地区保存的汉画像石共有
1300多块,其中,大部分收藏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内,现在实际对外展出的有600
多块。具体的发掘和征集材料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论点进行展示和说明。
在汉画像石的整体研究方面,信立祥先生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上大
体从北宋末年到本世纪初,此阶段为金石学阶段;第二阶段是用近代考古学方法积累
汉画像石资料阶段,时间上大体从本世纪初到60年代;第三阶段从60年代起,特别
是70年代以来,汉画像石进入了科学的综合研究阶段。
It)山西省博物馆:《山西石雕艺术》【M】,朝华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Z】王建中:‘汉代画像石通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版。
唧高文:四川汉代画像石》【M】,成都:巴蜀书社,1987年版。
141徐州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5】韩玉样,李陈广:《南阳汉代画像石墓》『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6l中国画像石全集编辑委员会:山东汉画像石(第1.3卷)、江苏汉画像石(第4卷)、陕北山西汉画像石(第5卷)、
河南汉画像石(第6卷)、I珏lJil汉画像石(第7卷)、石刻线画(第8卷)【M】,河南美术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
年版。
川孙文青:‘南阳汉画像汇存》【M】,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研究所,1937年版。
嗣吴曾德:‘汉代画像石》【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91土居淑子:古代中国。画像石》【M】,同朋舍出版,1986年版。
1101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fll】陕西省博物馆:《陕北东汉画像石》【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02)蒋英炬、杨爱国:《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版。
1131容庚:‘汉武梁祠画像考释》【M】,燕京大学考古社,1932年版。
[141阎根齐等:‘商丘汉画像石》【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2
徐州地区汉画像石集中分布的原因和产生的社会背景
现阶段学术界对徐州汉画像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期与分区、当时丧葬习俗研
究、当时思想状况研究以及汉画像石雕刻技艺和构图方式研究。其中多数集中在艺术
方面的研究和当时思想状况的研究。对整个徐州地区的汉画像石进行系统研究的工作
则做的较少。
二、徐州地区汉画像石集中分布的原因和产生
的社会背景
(一)徐州地区汉画像石集中分布的原因
本文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徐州地区汉画像石集中分布的原因:
1、徐州地区汉画像石集中分布的地理原因
徐州地区有着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它属于丘陵地带,地处黄淮平原的中部(图
一、图二),区域内有云龙山等很多不太高的山丘。这些山石以青色石灰岩为主,其
中有少量的页岩,便于修建和加工墓葬,从目前徐州发现和发掘的墓葬看,均是“因
山为陵,凿山为洞’’的墓葬形制。同样,这种独特的地貌特征也为画像石的制作提供
了丰富的原料。
2、徐州地区汉画像石集中分布的政治原因
西汉初年,战争与动乱刚刚平息,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当时
的汉高祖刘邦及后来的文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全技术交底范本60220.docx VIP
- 2025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pptx VIP
- (译林2024版)英语二年级上册Unit 3单元测试(含答案+听力音频).docx
- 9.2[闫绪超]承插型盘扣式钢管式支撑架的搭设要求与验收要点.pptx
-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2025年版).pptx VIP
- 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工种竞赛题及答案.doc VIP
- 美在民间(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答案.pdf VIP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修订GB50168.pdf VIP
- 电磁环境管理现与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倪士英.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