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水稻病害纹枯病.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水稻病害纹枯病.ppt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 * * 水稻纹枯病 Rice sheath blight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产稻区。在美洲、欧洲和非洲等国家的主要稻区均有发生,但以东南亚稻区受害最重。 在我国,随着矮秆多蘖品种和水肥的大力投入,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近几年的年发病面积在1500~2000万公顷,估计每年损失稻谷约60亿公斤,占水稻病虫害损失的40%~50%。 一、症状 发病时期:纹枯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在抽穗期发病最盛。 危害部位:主要危害水稻叶鞘、叶片,引起鞘枯和叶枯,称为花脚秆、烂脚秆,严重时易造成倒伏,降低结实率和粒重。 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状病斑,病斑多时互相连接成很大的不规则云纹斑,引起叶片发黄枯死。叶片病斑与叶鞘相似。 湿度大时,病部长有白色至灰白色蛛丝状菌丝,然后缩成白色菌丝团,以后变成扁球形或不规则形的暗褐色菌核。后期病部可见白粉状霉层,为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典型症状是在叶鞘和叶片上形成云纹状病斑和菌核。 纹枯病病株呈“鸟巢”状 水稻纹枯病田间危害状 二、病原物 病原物无性态为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属半知菌类丝核菌属。 有性态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担子菌门亡革菌属。 1、形态特征 幼期营养菌丝分枝与主枝呈锐角,老熟菌丝分支与再分支一般呈直角,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有分隔。菌丝细胞核3~23个,平均4~8个,为多核。 菌核扁球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有菌丝相连。一般直径为1~5毫米。菌核具萌发孔,菌核萌发时菌丝由此伸出。 担子倒卵形或圆筒形,顶生2~4个小梗,其上各生一个担孢子;担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 A 菌核细胞;B 不同类型的菌丝; C 念珠状菌丝细胞;D 担子和担孢子 2、生物学特性 菌丝发育温度为10~36℃,适温28~32℃。 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pH为4.0~8.5,最适pH为5.4~6.7。 光照对菌丝有抑制作用,但可促进菌核形成。 菌核萌发需相对湿度96%以上,低于85%则受到抑制。 菌核有浮沉现象,越冬菌核萌发率高,无休眠期,当年形成的菌核可直接萌发致病。 3、致病性分化 茄丝核菌的寄主范围广,危害各种寄主的生态要求又各不相同。国际上普遍采用Ogoshi的菌丝融合群(Anastomosis group, AG)标准菌株作为田间分离物测试菌。 茄丝核菌按照菌丝融合情况可划分为14个融合群分别是AG-1~AG-13,和AGBI。 水稻纹枯病菌属于AG-1,在AG-1群各菌株间,致病力也有差异。 江苏农科院(1985)将稻纹枯病菌(AG-1)根据培养性状及致病力划分为三个型,即A、B、C型 同核体和异核体 -个真菌营养体内不同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为同核体;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为异核体。 菌丝融合 两根菌丝相互靠近时可以从侧面分别产生突起或分枝,经接触、融解,最后使不同菌丝细胞间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相互交流。 菌丝融合群 真菌的种下面,根据菌株间营养体的亲和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营养体亲和型(群)或菌丝融合群,营养体亲和的菌株为同一群。 4、寄主范围 茄丝核菌的寄主范围极广,自然寄主有15科近50种植物,人工接种可达54科210种植物。重要寄主除水稻外,还有玉米、大麦、高粱、粟、黍、豆类、花生、甘蔗和甘薯等。 三、病害循环 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 据江苏调查,晚稻收获后,一般病田的菌核为每亩10万粒左右,重病田60~80万粒,发病最重的田高达200~300万粒。大部分菌核在水里飘浮。 初侵染源主要为田间越冬的菌核。春耕灌水后,越冬菌核漂浮水面,插秧后随水漂浮,附着在稻株基部叶鞘上,适宜条件下,萌发长出菌丝,进入叶鞘内侧,产生附着胞,通过气孔或直接侵入组织内。 潜育期少则1~3天,多则3~5天。 病菌侵入后,在稻株组织中扩展,并向外长出气生菌丝,蔓延至附近叶鞘、叶片或邻近稻株进行再侵染。菌丝的主要作用是从稻株的下部向上垂直扩展。 病部形成的菌核脱落后,也可随水流漂浮附着于稻株基部,萌发后进行再侵染。 分蘖盛期至孕穗期在植株间水平扩展;孕穗后期至蜡熟期,病斑由下向上垂直扩展。 担孢子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可引起病害,自然情况下和病害无明显关系。 水稻纹枯病病害循环 四、发病因素 1. 菌源数量:田间菌核数量与病害初期发病轻重关系密切。 2. 气候条件:纹枯病喜高温、高湿,发病温度18~34℃,流行温度2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