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田土壤水分运动.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农田灌溉原理 第一节 农田土壤水分状况 农田水分 一、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 土壤水分 二、作物生长对农田水分状况的要求 水对作物的生长的影响: (1)水是作为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 (2)水使作物保持正常、稳定状态; (3)水是作物营养元素、矿物质的载体; (4)水分是作物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 (5)水分可以调节作物体温。 1、旱作物对农田水分状况的要求 地面水 地下水 干旱 2、水稻地区的农田水分状况要求 水稻喜湿好水 三、农田土壤水分运动 1、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 非饱和土壤水流动空间中点(x,y,z)上取单元体(dx, dy,dz), 由达西定律知x,y,z轴向的水流通量为 dt时间内,流人和流出单元体的土壤水分质量差总计为 2、入渗条件下土壤水运动 (1)入渗过程的一般规律 (2)入渗量的计算:采用公式计算入渗速度i t和入渗量I 1)考斯加可夫公式 由于(lg i1-lg i2)/ (lg t1-lg t2)=-t gθ=-α 即α为拟合直线与横轴的夹角的正切值 拟和直线与纵轴的截距即为l g i1 则累积入渗量I与入渗时间t的关系 3、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 (1)无地下水位补给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蒸发 当地下水位较深时,上层土壤的含水率可以看作不受地 下水补给的影响。蒸发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稳定蒸发阶段:指灌水、降雨入渗刚结束,土壤含水量 高,向上输送水分的能力强,此时土壤水分的蒸发强度 ε主要取决于大气的蒸发力,其接近于水面蒸发强度, 与土壤含水率无关,当土壤含水率降至某一临界值θk, 时,稳定蒸发阶段结束,该阶段又称为大气蒸发力控制 阶段。 第二阶段: 开始于土壤含水率减少到θ=θk 时,由于土壤含水率降 低,土壤向上输送水分的能力减弱,土壤水分的蒸发强 度取决于大气蒸发力与土壤向上输送水分能力二者的制 约关系。该阶段的土壤水蒸发强度随含水率减小而逐渐 减小,所以称为蒸发强度递减阶段。 该阶段土壤蒸发强度ε由下式计算; ε =(aθ+b)E0 (1 ——17 ) 式中:a、b:与土壤性质有关的两个系数 E0 :水面蒸发强度。 第三阶段: 当地表土壤含水率很低时,表土输水能力较弱,地表形 成一干土层。干土层下的水分向上运移至于土层底部 时,以水汽扩散的形式穿过干土层进人大气,此时蒸发 强度不仅取决于干土层厚度,而且取决于干土层内水汽 扩散的能力。 三个阶段的划分只具有相对意义,事实上整个蒸发过程 的蒸发强度都是随外界蒸发力和土壤输水能力而变化。 四、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运移(SPAC) 土壤 (S) 水分连续体 大气(A) 植物(P) 五、农田土壤水调控 1、农田水分不足的原因及调节措施 农田水分不足的原因: (1)降雨量不足; (2)降雨入渗量少,径流损失较多; (3)土壤保水能力差,渗漏及蒸发损失水量过大。 调节措施: (1)灌溉:播前和生育期灌溉、储水灌溉及其它灌溉; (2)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透水性、蓄水性。 2、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灾害及其调节措施 农田水分过多的原因 (1)大气降水过多 (2)低洼地区积水 (3)地下水位过高 (4)排水不畅 灾害类型: 洪灾:河水泛滥 涝灾:积水难排 渍害:土壤过湿 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高、蒸发强 调节措施: (1)截流 (2)排出地表水 (3)降低地下水位 (4)排除根系层过多水分 (5)改善土壤性能 可将农田水分过多部分积蓄以用于灌溉。 第二节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 一、作物需水量及影响因素 农田水分消耗 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 因素 二、作物需水量计算 两类计算方法: 1、直接计算出作物需水量的方法; 2、基于参照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半经验方法。 1、直接计算需水量的方法 (1)α值法: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量计算法 式中:ET 为某时段内的作物需水量,以水层深度mm计; E0为与ET 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以水层深度mm计。 (2)K 值法: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量计算法 2、基于参照作物蒸发蒸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