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叶番泻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述 叶类生药鉴别的特点 叶类生药 番泻叶、大青叶、毛花洋地黄叶 第一节 概 述 叶类生药(Folium or Folia ) ——指采用植物的干燥叶入药的药材。 枇杷叶 显微鉴别特点 1.横切面组织特征 2.表皮特征 3.显微常数测定 4.粉末特征 被子植物叶片的结构 叶片结构的三要素: 表皮(epidermis) 叶肉(mesophyll) 叶脉(vein) 等面叶 ——在叶片上下表皮内侧均有栅栏组织。 叶肉组织鉴别点: 等面叶、两面叶(异面叶) 栅栏细胞的列数(1-4列) 上表皮栅栏组织是否过主脉 维管束鉴别点: 维管束的类型、排列方式 维管束外围是否有纤维及排列方式 栅栏组织是否过主脉 显微常数: 栅表比 气孔数 气孔指数(stomatal index) 脉岛数 气孔指数(stomatal index) 是指叶单位面积上气孔数占表皮细胞数与气孔数之和的百分比。 思考题: 1、叶类生药的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与其他类生药鉴别中有何不同? 2、什么是气孔指数? 第二节 叶类生药 番泻叶  Sennae Folium 【来源】 【产地】 狭叶番泻主产于印度,埃及和苏丹亦产。 ”印度番泻叶“”丁纳未利番泻叶“ 尖叶番泻主产于埃及,我国广东海南岛及云南有栽培。 【采制】 狭叶番泻叶在开花前采收, 阳干,按大小分级,用水压机打包。 尖叶番泻叶在7-8月采收, 晒干,按全叶与碎叶分别包装。 狭叶番泻叶 尖叶番泻叶 狭叶番泻叶、尖叶番泻叶性状特征对比 番泻叶片横切面简图 叶片横切面详图 叶片横切面组织特征 1.等面叶 2.上表皮处栅栏组织过主脉 3.海绵组织细胞中含簇晶 4.中柱鞘纤维成环(断续)(晶鞘) 粉末特征 1.基部弯曲的 单细胞非腺毛 2.平轴式气孔 3.晶鞘纤维 4.草酸钙结晶 化学成分:羟基蒽醌类 主要成分为番泻苷 (sennoside) 番泻苷A、B (A、B,二者互为立体异构体) 番泻苷C及D (二者互为立体异构体) 芦荟大黄素双蒽酮苷、大黄酸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以及少量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 理化鉴别:(同大黄) 含量测定: 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番泻苷的含量。 在515nm波长处立即测定吸收度,以甲醇作空白。按番泻苷B(C42H38O20)的吸收系数(E1%1cm)为240计算,即得。本品含总番泻苷以番泻苷B( C42H38O20 )计,不得少于2.5%。 注意:操作全过程应避光进行,所用的试剂均须临用配制。 药理作用 1.泻下 2.止血 3.抗菌、消炎、利胆等 活性成分番泻苷和其活性代谢物大黄酸蒽酮被认为可抑制大肠对水和电解液的吸收,从而增加肠内容物的体积和压力。并将刺激结肠的推进式紧缩运动。 番泻苷可制备成灌肠剂、栓剂或与大便柔软剂或成块纤维轻泻剂混合以组成联合泻剂。 有关番泻叶的不良反应 1、胃肠系统的毒副作用:能增加大肠的张力,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诱发上消化道出血。   2、严重低血压:临床上已经出现服用番泻叶诱发低血压,抢救无效而最终死亡的病例,应引起重视。   成瘾性、经失调。 大青叶 Isatidis Folium 性状特征 粉末特征 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成连珠状增厚。 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 靛蓝结晶蓝色,存在于叶肉细胞中,成细小颗粒或片状,常聚集成堆。 化学成分 70年代中期,从中药大青叶中提取出了靛玉红(indirubin)。 毛花洋地黄叶 Digitalis Lanatae Folium 强心苷药原 来源 玄参科 毛花洋地黄 Digitalis lanata Ehrh.     干燥叶。 性状鉴别: 多皱缩破碎。完整者为长披针形或倒披针形 分基生叶和茎生叶。均无柄。 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叶脉明显突出。 气微香,味微苦。 化学成分: 多种甾式皂苷;40多种强心苷,由五种苷元与不同的糖缩合而成. 苷元:洋地黄毒苷元、羟基洋地黄毒苷元、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元、双羟基洋地黄毒苷元、吉他洛苷元。 临床使用的地高辛和西地兰为毛花洋地黄苷C的水解产物。 药理作用: 1.强心作用:对心肌有直接作用,增加心肌收缩力,对衰竭心肌明显。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房颤动。 2.有蓄积作用,可引起中毒。 思考题: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