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乔布斯的出生 机 遇 * 史蒂夫 乔布斯 传 [美]沃尔特 艾萨克森 著 演讲: 电子商务111班 胡平 日期:2014/05/18 ● 作者简介---写作经历 艾萨克森在2009年开始筹划这部传记,因为乔布斯的妻子劳伦娜·鲍威尔·乔布斯对他说,如果他“确实打算写一本有关史蒂夫的书,最好现在就动手”。在那之前不久,即同年1月,任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的乔布斯刚刚开始休第二次病假。他的第三次病假开始于2010年1月,那也是最后一次。 当被问及如何在乔布斯生病的情况下筹划写作以及与乔布斯家人谈话时,艾萨克森说:“其中大部分时间他都不是那种患病的状态。我们会一起散步很长时间。每天晚上,他都会坐在餐桌旁,与妻子和孩子共进晚餐。他不会出去应酬或是参加正式的晚宴。他不怎么旅行。虽然很重视工作,但他总在家吃晚饭。” 艾萨克森表示,乔布斯是个情感丰富的人。“有时我抬起头,会发现有泪水滚落他的面颊”。 2004年初夏,沃尔特·艾萨克森接到乔布斯打来的电话说,希望由他来执笔自己的传记,理由是艾萨克森善于引导别人开口说话。事实证明,虽然乔布斯很注意保护有关其私生活和其创立的那家公司的信息,但他在讲故事的时候并不需要引导。 活着, 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乔布斯 史蒂夫·乔布斯就出生在饱受两次世界大战冲击的美国,那是1955年2月24日,他在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出生了。实际上,直到史蒂夫长大后,他才知道自己的身世。在他出生后不久,这个“无名婴儿”的母亲就把他托付给旧金山的一对夫妇收养,这对夫妇就是保罗·乔布斯和克拉拉·乔布斯。 虽然是养子,但养父母却对他很好,如同亲子。学生时代的乔布斯聪明、顽皮,肆无忌惮,常常喜欢别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不过,他的学习成绩倒是十分出众。 我已经多次怀着敬畏的态度通过这本传记去了解了他的童年,我对他的童年总结为:幸与不幸共存。 这张泛黄的老照片是小乔布斯和妹妹帕蒂在“乔家小院”的合影 被收养后,乔布斯就生活在著名的“硅谷”附近,邻居都是“硅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职员,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乔布斯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一个惠普的工程师看他如此痴迷,就推荐他参加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乐部”。这是个专门为年轻工程师举办的聚会,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厅中举行。就在一次聚会中,乔布斯第一次见到了电脑,他开始对计算机有了一个朦胧的认识. 在上初中时,乔布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与比他年长5岁的沃兹见面。沃兹是学校电子俱乐部的会长,对电子也有很大的兴趣。两个人一见如故,8年后他们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 1969年,电子一班照片. 正中间的是14岁的乔布斯,左侧第一位是他们的老师 Apple·Start 苹果的第一个标志由龙·韦恩用钢笔画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牛顿在苹果树下进行思考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苹果也想要效仿牛顿致力于科技创新。 牛顿徽章,1976 也就是1976年愚人节那天,乔布斯、沃兹及乔布斯的朋友龙·韦恩做了一件影响后世的事情:他们三人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公司的名称由偏爱苹果的乔布斯一锤定音——称为苹果。而他们的自制电脑则被顺理成章地追认为“苹果I号”电脑了。 Apple II 1977年,苹果公司推出Apple II型PC。 (木盒内的是Apple I) 一次偶然的机会,商家保罗·特雷尔来到了乔布斯的车库,当看完乔布斯熟练地演示电脑后,他认为“苹果”机大有前途,决意冒一次风险——订购50台整机,乔布斯喜出望外在有限的时间内,把50台“苹果”电脑如数交给了商人特雷尔。50台整机在特雷尔手里很快销售一空,有了良好的开始,“苹果”公司名声大振。 1977年4月,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在西海岸开幕了。为了在展览会上打出名声,乔布斯四花费巨资,弄到了最大最好的摊位。更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苹果II号样机,它一改过去个人电脑沉重粗笨、设计复杂、难以操作的形象,以小巧轻便、操作简便的鲜明特点,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它只有12磅重,仅用10只螺钉组装,塑胶外壳美观大方,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机。 Apple II采用全新塑胶外壳材质,同时采用了彩色屏幕。这个时候需要一个能够具备简单应用,风格独特的品牌标志,从而帮助消费者记忆,提高辨认度。随之产生了这个Logo的设计灵感。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