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椎管内肿瘤影像学诊断(2018新).pptVIP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脊 髓 型 多 发 性 化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以白质为主的多发性脱髓鞘疾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为主要特征。 临床根据其发生部位常分为三型:脑型、视神经脊髓炎型和脊髓型,其中以脊髓损害为主要症状的则称为脊髓型多发性硬化(SMS)。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R特征: ① MS脊髓病变通常不超过2个椎体节段 ② 病灶多在脊髓的后方或侧后方 ③ 病灶的最大横截面小于脊髓的1/2 ④ 且通常不伴脊髓肿胀或萎缩 许贤豪.多发性硬化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1):3-6. 脊髓型MS 增强 髓外硬膜下肿瘤 髓外硬膜下肿瘤占椎管内肿瘤60% ,绝大部分为良性,以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脊膜瘤最常见。多见于20—60岁。 典型症状为神经根性疼痛,以后出现肢体麻木、酸胀感或感觉减退。 属于良性肿瘤,发病率占椎管内肿瘤的首位(30%)。起源于神经鞘膜施万细胞,故又称施万细胞瘤。 30~50岁为好发年龄。 可发生于椎管内各个节段,以颈、胸段略多。 多起源于脊神经后根,部分肿瘤经椎间孔发展到椎管外成为哑铃形。 神经鞘瘤 神 经 鞘 瘤 MRI特征: a. 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常单发,少数可多发,常累及神经后根,故90%的神经鞘瘤位于椎管后外侧。 b. 易发生囊变,甚至出血。 c. 生长缓慢,从硬膜囊向椎间孔方向生长,使相应椎间孔扩大。(典型的哑铃状) d. 与脊髓分界清楚,增强后一般不均匀强化。 女,46,左上肢及左肩胛区疼痛数月 神经鞘膜瘤 女,55岁 神经鞘膜瘤 起源于神经纤维母细胞,组织学上可见施万细胞、成纤维细胞、有髓鞘或无髓鞘的神经纤维等多种成分。 临床上常见30-50岁,无性别差异。 神 经 纤 维 瘤 MRI特征: MRI信号与神经鞘瘤相似。 多发常见。 颈、胸段多见。 增强后较为明显强化,较神经鞘瘤均匀。 4%-11%的神经纤维瘤可合并神经纤维肉瘤,常形成椎旁肿块并破坏椎骨。 女,47岁 神经纤维瘤 发病率为椎管内肿瘤的第二位,占所有椎管内肿瘤的25%。主要起源于蛛网膜细胞,几乎均为良性。 女性多见,40-60岁为好发年龄。 好发胸段(70%),其次颈段(20%),腰骶段罕见。通常位于椎管后外侧。 以单发为主,直径在2-3.5cm,呈实质性。 脊 膜 瘤 MRI特征: a.单发,形态规则(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可见钙化。 b.信号均匀,T1等信号,T2略高信号。 c.血管丰富,增强后均匀明显强化。 d.特征性表现:宽基底与脊膜相连,可见硬膜尾征。 e.很少累及两个节段。 女,33岁,左下肢麻木。 脊膜瘤 鉴别诊断: 非肿瘤性病变: 1. 囊肿(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 2. 血肿 皮 样 囊 肿 和 表 皮 样 囊 肿 均为来自胚胎残留组织的先天性良性病变。 a 好发于腰骶部的髓内或髓外,边界清楚。 b 常伴有脊柱裂。 c 囊肿所在部位的体表常有窦道。 d 增强不强化。 女,41岁,腰痛6年,加重伴大小便困难1年 表皮样囊肿 男,33岁,颈肩部压痛,右手握力减小。 血肿伴机化 硬膜外肿瘤 硬膜外肿瘤占椎管内肿瘤的25%,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如转移瘤和淋巴细胞瘤,其它还有肉瘤、脂肪瘤、血管瘤、骨瘤、软骨瘤和脊索瘤等等。 多见于老年人,疼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以胸椎最为常见,其次为腰椎、颈椎,骶椎少见。原发瘤以乳腺、肺癌、前列腺癌多见。 多位于硬膜外腔之侧后方,可影响椎体及附件, 但椎间盘不受侵犯. 转 移 性 肿 瘤 MRI特征: 多发。有恶性肿瘤病史。 形态不规则,信号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较明显强化。 多位于硬膜外腔侧后方,常累及椎体及附件。 女,41,肺癌分子靶向治疗1年。 女,59岁,颈肩部疼痛伴左侧肢体乏力2月。 手术 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中良性者居多,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约3/4可手术切除治愈。 采用切口及椎板减压、切除肿瘤、后根切断的方法。病人年龄即使较大亦可耐受手术,故一旦诊断为椎管内肿瘤,不论脊髓受压程度轻重,均应及时手术治疗,但对于高位截瘫,呼吸功能不全者应注意预防及控制肺部感染。 大部分预后良好 谢 谢! 先天性肿瘤(囊肿) 包括上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等。 上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均起源于椎管内异位的发育成皮肤的胚层。上皮样囊肿壁呈半透明状,为复层鳞状上皮组织,内容物为脱落的角化上皮,富含胆固醇结晶。皮样囊肿的囊壁较厚,在复层鳞状上皮基底有较多的纤维组织及真皮层,内含皮肤附属结构如汗腺、皮脂腺及毛囊,内容物中常有毛发。畸胎瘤较少见,含有起源

文档评论(0)

ma982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