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急救和_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谢聆听!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放映结束 欢迎批评指导!! 中暑的急救与护理 左辉辉 指导老师:姚裴蓓 主要内容 中暑的定义 中暑原因及发生条件 临床表现与分类 中暑的急救 治疗与护理 ★ ★ 一 中暑的定义 中暑---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高湿)环境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功能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导致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 二 中暑原因及发生条件 露天作业阳光直接暴晒       不良气象条件(高温、湿度)       劳动强度大 致病因素 作息制度不合理       个体健康状况差       适应性差 环境 产热增加,散热不足 发生条件 相对湿度85%,气温30-31℃ 相对湿度50%,气温38℃ 相对湿度30%,气温40℃ 三 临床表现与分类 (一)、先兆中暑: 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 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 头昏、耳鸣、胸闷、心悸、 恶心、全身疲乏、四肢 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 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不超过37.5℃)。 (二)、 轻度中暑: 除上述先兆中暑的症状外,还出现以下症状: ① 体温在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 等现象。 ② 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四肢湿冷、面色 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 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 (三 )、 重度中暑 热衰竭: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由于大量出汗发生水及盐类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意识模糊,肛温在38.5℃左右 热痉挛:大量出汗后只饮入大量的水,而未补充食盐,血钠及氯降低,血钾亦可降低。患者口渴,尿少。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最为显著。常呈对称性,阵发性肌痉挛,伴有收缩痛。患者意识清楚,体温一般正常 。 热射病: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因过强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上述情况有时可合并出现 四 中暑的急救 降温: 移、敷、促、浸、擦 缓解:服 治疗:转 一、移。 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二、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三、促。将病人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体温降至38℃,可停止降温。 四、 浸 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4℃左右井水中,以浸没胸部为度老 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不能过低。 五、擦 四个人同时用毛巾擦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六、服 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还可服用仁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 七、转 立即将病人转送至医院,最好用空调车转送 五 中暑的治疗与护理 脱离高热环境,迅速降低体温 先兆与轻度中暑 1.迅速撤离高温环境,将病人安置在阴凉通风电扇下,最好移至空调室,脱去外衣,平卧体位。 2.冷敷或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直至肛温38℃以下。 3.饮用含盐清凉饮料。可服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用清凉油、风油精涂擦太阳穴、合谷等。 4.体温持续38.5℃以上可口服解热药,必要时镇静。 5.早期呼吸、循环衰竭可静滴5%葡萄糖盐水500~1000ml,必要时使用呼吸和循环中枢兴奋剂。 重症中暑的处理 救护原则: 抓紧时间、迅速降温、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防治循环衰竭、休克及肾功衰。 一、降温是关键 1.物理降温: 环境降温:阴凉通风、电风扇、空调 体表降温:冰水乙醇敷擦、冰水浸浴 体内降温:4~10℃5%-10%GNS1000ml注入股动脉、胃内或灌肠(注:4℃糖盐水200ml加氨基比林0.5g保留灌肠)。 2.药物降温(可防止肌肉震颤,减少肌肉分解代谢,扩张血管,减少产热,利于散热): (1)氯丙嗪——药理作用有调节体温中枢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是协助物理降温的常用药物。剂量25~50mg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2小时。用药过程中要观察血压,血压下降时应减慢滴速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