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固态物质 天然晶体 一.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如石英、云母、食盐、明矾等。 非晶体:如玻璃、橡胶、松香、沥青等。 晶体和非晶体在外形上和物理性质上的区别。 (1)晶体具有天然的规则几何形状,它的外形是若干个平面围成的多面体。 食盐的晶体是立方体;石英的晶体中间是六面棱柱,两端是六面棱锥;明矾晶体是八面体。如图所示。 (2)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物理性质不同,称为晶体的各向异性。而非晶体不具有这一性质。 物理性质有:力学性质(硬度、理解面)、热学性质(导热性、热膨胀性)、电学性质(导电性、压电性)、光学性质(折射率不同、偏光性)。 (3)晶体加热熔化时有固定不变的温度(熔点)。 晶体加热过程中,随加热时间增加,它的温度升高,从晶体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完毕,这段时间内虽然继续给它加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此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全部熔化成为液体后,继续加热,温度又不断升高。 二.单晶体与多晶体 单晶体:整个物体就是一个晶体。 多晶体: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排列着的小晶体(晶粒)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叫做多晶体。平常见到的各种金属材料,如铁、铜、铝等都是多晶体。纯铁晶粒大小在10-3厘米左右。 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也不显示各向异性,它在各个方向上的物理性质相同。但是它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三.一些物质存在几点不同形状的单晶体。如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晶体,它们的外观和特性是不同的。另一些物质又有晶体和非晶体不同形态,如天然水晶和石英玻璃都有二氧化硅成分,但前者是晶体,后者是非晶体。 金刚石与石墨、C60 ——碳元素组成的 钻探机的钻头 性质 用途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经仔细琢磨后,成为装饰品──钻石 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物质 划玻璃、切割大理石、 加工坚硬的金属,装 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 凿坚硬的岩层等 金 刚 石 1.金刚石的性质及其对应的用途 2、从金刚石经过仔细琢磨可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你能推想出金刚石有怎样的性质呢? 结论:性质 用途 决定 反映 1.石墨的性质及其用途: 性质 用途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 细磷片状固体 石墨 ?很软 铅笔芯 能导电 电极 滑腻感 润滑剂 石墨与少量的杂质混在一起构成的四种物质: 木炭、 焦炭、 炭黑、 活性炭 ①、木炭与活性炭: 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既能吸附气体气味,又能吸附顔色,故可用作吸附剂。制造防毒面具,白糖脱色,冰箱除异味等。 ②、炭黑:黑色粉末,可用于作墨汁. ③、焦炭:可用于冶炼金属. 木炭与活性炭 木炭和活性炭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粒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显微镜下看到的木炭的结构 现在你看到了木炭的结构,想想木炭为什么能吸附颜色? 木炭和活性炭的用途 高性能木炭填充的枕头 木炭做成的小盆饰 活性炭做填充剂 防毒面具 活性炭产品用于室内污染治理 结合金刚石、石墨和木炭的性质和用途,讨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途 决定 性质 体现 因为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 性质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呢? 原因 同一类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形成的单质不同。 金刚石 石墨 C60 C60是分子,C60分子的结构形似足球,每个C60的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又名足球烯。良好的超导体,使超导体的温度为12.8K。 碳纳米管 C20 C40 C70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docx VIP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本量利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及改进.pptx VIP
- 夏季四防安全培训PPT.ppt VIP
- 标准图集-20S515-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2025年公开选拔中小学校长笔试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选聘中小学校长笔试题含答案(精选).pdf VIP
- 2022年公开选聘中小学校长笔试题含答案 .pdf VIP
- 新解读《HJ T55-2000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最新解读.docx VIP
- 年总结的自我总结.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