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血浆凝血因子的检测
凝血因子的检测现在可以实现的有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的促凝活性测定、血浆因子Ⅱ、Ⅴ、Ⅶ和Ⅹ的促凝活性测定、血浆因子ⅩⅢ定性试验和血浆因子ⅩⅢ亚基抗原测定。
1.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
(1)原理:FIB检测有凝血酶凝固法(Clauss法)、比浊法(PT衍生法)以及免疫学方法等。Clauss法:以凝血酶作用于待测血浆中的FIB,使其转变为纤维蛋白,血浆凝固。血浆中FIB的含量与凝固时间成负相关,检测结果与参比血浆制成的标准曲线对比可得出纤维蛋白原的含量。PT衍生法:当PT测定完成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其形成的浊度与FIB的含量成正比,因此无需另加任何试剂,即可由产生的浊度,用终点法或速率法算出FIB含量。免疫学方法是利用抗FIB多克隆抗体与FIB特异性结合反应进行测定。方法有免疫浊度、单向免疫扩散和ELISA等。
(2)参考范围:2~4g/L。
(3)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病、结缔组织病、急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手术后、妊高征、急性感染、恶性肿瘤和应急状态等。降低:先天性低或无FIB血症、遗传性FIB异常、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等。
(4)方法学评价:Clauss法和PT衍生法:测定的是纤维蛋白原的功能,由于FIB的异质性,当FDP增高时,Clauss法测定结果会受到影响;免疫学方法测定的是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但此法特异性不强,因为这些方法所针对的抗原决定簇也存在于纤维蛋白单体、FDPs和异常FIB中。
2.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的促凝活性测定
(1)原理:一期法:将待测血浆分别与乏FⅧ、FⅨ、FⅪ和FⅫ基质血浆混合,进行APTT测定。将正常人混合血浆与乏因子血浆混合,测定APTT,作出标准曲线。从各自的标准曲线中分别计算出受检血浆中FⅧ:C、FⅨ:C、FⅪ:C和FⅫ:C相当于正常人的百分率(%)。
(2)参考值:FⅧ:C103%±25.7%;FⅨ:C98.1%士30.4%;FⅪ:C100%士18.4%;FⅫ:C92.4%士20.7%。
(3)临床意义
1)增高:主要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妊高征、晚期妊娠、口服避孕药、肾病综合征、恶性肿瘤等。
2)减低:FⅧ:C减低见于血友病A、血管性血友病、血中存在因子Ⅷ抗体、DIC;FⅨ:C减低见于血友病B、肝脏病、维生素K缺乏症、DIC、口服抗凝药物;FⅪ:C减低见于因子Ⅺ缺乏症、肝脏疾病、DIC等;FⅫ:C减低见于先天性因子Ⅻ缺乏症、肝脏疾病、DIC和某些血栓性疾病等。
(4)注意事项
1)FⅧ:C在急性时相反应时可明显升高,在严重肝实质损伤时,FⅧ:C可明显升高。FⅧ:C减低时,需与vWF含量同时测定,以筛选出vWF缺陷的可能。
2)目前认为,凝血因子促凝活性测定不必等待逐级筛选和纠正试验的结果,可以在单纯APTT延长时检测。
3)受检标本检测凝固时间不在标准曲线范围可稀释后检测。
3.血浆因子Ⅱ、Ⅴ、Ⅶ和Ⅹ的促凝活性测定
(1)原理:将待测血浆分别与乏FⅡ、FⅤ、FⅦ和FⅩ基质血浆混合,进行PT测定。将正常人混合血浆与乏因子血浆混合,测定PT,作出标准曲线。从各自的标准曲线中分别计算出受检血浆中FⅡ:C、FⅤ:C、FⅦ:C和FⅩ:C相当于正常人的百分率(%)。
(2)参考值:FⅡ:C:97.7%±16.7%;FⅤ:C:102.4%±30.9%;FⅦ:C:100%±l7.3%;和FⅩ:C:103%±l9.0%。
(3)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2)减低:见于维生素K缺乏症(FⅤ除外)、肝脏疾病、DIC、口服抗凝剂和血中存在相应的抑制物,先天性因子Ⅱ、Ⅴ、Ⅶ和Ⅹ缺乏症较罕见。目前因子FⅡ:C、FⅤ:C、FⅦ:C和FⅩ:C的测定主要用于肝脏受损的检查,因子Ⅶ:C在肝脏早期可下降,因子Ⅴ的测定在肝损伤和肝移植中应用较多。
4.血浆因子ⅩⅢ定性试验
(1)原理:在钙离子作用下,因子ⅩⅢ能使溶解于尿素溶液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聚合物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因此,含因子ⅩⅢ的血浆钙化凝固后不再溶于尿素溶液中,而缺乏ⅩⅢ的血浆则聚合物可溶于5mol/L尿素溶液中。
(2)参考范围:24h内纤维蛋白凝块不溶解。
(3)临床意义:本试验简单、可靠,是十分有用的过筛试验。在临床上若发现伤口愈合缓慢、渗血不断或怀疑有因子ⅩⅢ缺陷者,可首选本试验。若纤维蛋白在24h内,尤其是2h内完全溶解,表示因子ⅩⅢ缺乏,见于先天性因子ⅩⅢ缺乏或获得性因子ⅩⅢ缺乏,后者见于肝脏疾病、SLE、类风湿关节炎、恶性淋巴瘤、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提高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送检率PDCA.pptx VIP
- 安全生产五落实到位规定.doc VIP
-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doc VIP
- 罗克韦尔(AB) PowerFlex 750 系列交流变频器编程手册 中文.pdf VIP
- Yamaha 雅马哈 乐器音响 CL5 CL3 CL1 V4.0 Reference Manual [中文] 用户手册.pdf
- 外周T细胞淋巴瘤课件.pptx
- 中国电信以太智能专线STN(Smart Transport Network)专线培训.pdf VIP
- 宣传制作类项目服务方案.docx VIP
-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40篇).pdf VIP
- 加油站从业人员安全培训.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