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件: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进展.ppt
Anti-Immunglobulin E Ab 阻断IgE可阻 断症状出现 Omelizunab(基因工程产品,澳大利亚已上市),已被证实有效地改善症状及减用用药。 优点 1、对多种过敏原过敏者有效 2、给药次数少 (Kuchr J. J allergy clin Imnnnol 2002; 109, 274)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抗IgE抗体) 促进Th2—Th1转化 避免单一过敏原过敏向多种过敏原过敏转化 避免过敏性鼻炎---哮喘 可减少过敏性鼻炎症状的积分和用药量 可改变过敏性鼻炎的进程 WHO Internationel Association of Allergology andClinical Immunology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的问题 给药途径 舌下途径 (approved in Australia) 经口途径 局部鼻腔途径 试剂标准化---重组过敏原 给药时间 Rush immunotherany or Cluster immunotherany 免疫治疗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糖皮质激素) 治疗鼻炎的药物最常用的方法是经鼻或口服给药 鼻内糖皮质激素效果最佳 肌肉注射糖皮质激素-----不推荐使用 鼻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不推荐使用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 抑制免疫反应各个阶段: 抑制速发反应和迟发相反应; 减少鼻粘膜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数目; 稳定鼻粘膜上皮和血管内皮屏障; 降低刺激受体敏感性; 减轻炎症性鼻粘膜的水肿和血管扩张; 降低腺体对胆碱能受体的敏感性。 药物治疗对鼻炎症状的效果 摘自van Cauwenderge P, et 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European Academy of Allergolo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Allergy,2000,55(2):p116-34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 鼻内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效明显优于口服抗组胺药: 鼻塞 喷嚏 流涕 鼻痒 鼻部症状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糖皮质激素) 常用种类: 丙酸倍氯米松 伯克纳 布地缩松 雷诺考特 氟替卡松 辅舒良, 糠酸莫米松 内舒拿 鼻内激素类药物的选择依据 疗效 副作用 相对费用 鼻内激素类药物的选择依据--疗效 Meta-analysis:16项随机、对照研究 鼻内激素优于口服抗组胺药 鼻内局部用药优于相当剂量的全身用药 无资料表明哪种药物更好 鼻内激素类药物的选择依据--疗效比较 倍氯米松与氟替卡松 PAR, SAR,用药两周, 二者在以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症状评分 鼻细胞学检查 补救用药 (Howland W.J Allergol Clin Immunol 1993.91.46-51) 鼻内激素类药物的选择依据--疗效比较 倍氯米松与莫米松 SAR,用药八周, 二者在以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症状评分 鼻细胞学检查 补救用药 (Graft D. J Allergol Clin Immunol 1996.98.24-28) 鼻内激素类药物的选择依据—副作用 对肾上腺素轴的抑制 1,各种药物都引起Cortisol分泌减少, 2,只有氟替卡松有意义(p0.05) (Onrust S. Drug 1998.56.725-745) 鼻内激素类药物的选择依据—副作用 生长抑制 各种药物均无生长抑制 FDA推荐使用最小有效剂量 (Skoner DP. Pediatrics 2000.105.23-27) 鼻内激素类药物的选择依据—副作用 鼻出血发生率相近 药物 安慰剂 17%-23% 10%-15% 鼻出血原因 粘膜干燥 粘膜变薄 机械刺激 中隔穿孔极少见 Mandl M. J Allergol Clin Immunol 1997.79.23-45) 鼻内激素类药物的选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