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医院感染监测标准.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 ZY/C7.5.4/X/4(B)0 环境卫生学监测 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科室:手术室、层流病房、产房、高危婴儿室、新生儿室、监护室、血透室、供应室无菌物品放置室、烧伤病房、扩创室。 2、采样方法: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每月一次。用9公分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在采样点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平板放置与地面垂直高度150公分,室内面积小于等于30平方米,设对角线,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1点;室内面积大于30平方米,设东、南、西、北、中5点,4角之布点距离均1米。 3、结果判定:(见下表) 二)、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1、采样方法: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用5×5公分的标准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采样面积大于等于100平方厘米,连续采样4个,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试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试子投入10毫升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脱液的试管内,立即送检。不规则的物体表面可用棉试子直接涂擦采样。 2、结果判定:(见下表) 三)、手和粘膜消毒消毒监查: 1、采样方法:在消毒后立即采样。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试子在双手指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平方厘米),并随之转动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试子投入10毫升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试管内,立即送检。 2、结果判定:(见下表) 环境 类别 范围 标准 空气 cfu/cm平方 物体表面 cfu/cm平方 手和皮肤粘膜 cfu/cm平方 一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小于等于10 小于等于5 小于等于5 二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 保护性隔离病房、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ICU 小于等于200 小于等于5 小于等于5 三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各类普通病房、急诊室 小于等于500 小于等于10 小于等于10 四 传染病及病房 小于等于15 小于等于15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日期、时间、温度、压力。 2、化学监测应每锅进行,手术包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 1)化学指示胶带: 监测法: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结果判定:监测时,所放置的指示管(卡)的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可认为该包灭菌合格。 测试频度:每件测试。 3、生物监测 检测法:将两个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置于标准试验包的中心部位。标准试验包放置灭菌柜室内排气口上方,经灭菌后,取出送培养。 结果判定:培养基都不变色,判定为灭菌合格,由紫色变为黄色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二)、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1、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小于1000小时)和使用人签名。 2、强度监测 1)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紫外线辐照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米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观察数据。 2)结果判断: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微瓦/厘米平方。 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微瓦/厘米平方。否则将及时更换灯管。 强度监测应每三个月(小于80微瓦/厘米平方)到半年(大于80微瓦/厘米平方)一次。 3、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英减少90.00%以上,人工感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0%。 三 )、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 1、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小于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菌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2、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等每日应进行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 感染病例的监测制度 1、质控部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书面汇报,并向反馈各体统(部门)。特殊情况及时汇报。 2、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不少于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 应低于20%。 3、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病率应低于7%。 4、保存监测资料并进行评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nnyls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