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孩子:我在加拿大做心理咨询与治疗.pdf

对话孩子:我在加拿大做心理咨询与治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对话孩子 我在加拿大做心理咨询与治疗 黄蘅玉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自序 这本 《对话孩子》,记录了我在加拿大从事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十八载的亲身体 验,是我的经验分享。 这种写作是一种清苦的、孤独的游戏,是一个人对着电脑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挑剔着哪 些人生经验要与公众分享;这种写作是一个人的回忆,是与自己脑海中的记忆储存库沟通的 过程,掂量着哪些记忆值得留在纸面;这种写作是一个人的享受,是自己在回味既往的酸甜 苦辣,滋味无限。 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地敲打键盘?为什么要在中文已被英文稀释得结结巴巴,难以选择词 语之时来苦苦思索,埋头书写?为什么要写这些细小平凡的人间琐事呢? 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好友临终前对我的叮嘱。在我犹豫要不要写书的时候,他对我 说:“我们都是喜欢读书的人,写本好书是积功德于社会的事情。不为名利写书的人多得 很。我觉得我们今天能读到这么多的好书,真该感谢这些人。所以,我愿意给自己以前的愿 望做奴隶。虽像是自找麻烦,可也不留遗憾。” 他在知晓死期行将来临之际,夜以继日地伏案写作,以极度消耗自己生命元素的方式记 录着他的学术思想。终于,在生命耗尽的前夕,写出了连出版都很困难的沉甸甸的学术专 著。 他走得太快,在我还没来得及与他争论在这个年代写书的利弊,试图放弃写作的时候, 他留下了“去做自己愿望的奴隶” 的鞭策,坦然地走了。我没了任何狡辩的余地,唯有坚持去 做自己愿望的奴隶。 我的愿望是什么? 我曾在国内做了十多年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20世纪90年代来到加拿大,又在加 拿大政府下属的心理治疗机构从事了18年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在漫长岁月里,我学 到了许多加拿大有效的儿童咨询与心理治疗方法,由此萌发了一个巨大的愿望,我要将我的 经验分享给国内的同行们。十多年来,我虽然经常回国讲课,但当人们向我索取文字资料 时,我却没有。 在当学生的年代,我也曾学习过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练习了多种炫丽的心 理治疗技巧。只是,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没有人教我那些最基本的说话技巧。一句话该如何 表达,一个问题该怎样询问,怎样与一个来访者沟通,该怎样与儿童对话……这些心理咨询 和治疗的基本技能并没有包括在我国内所学习的教学内容里。我到了加拿大才开始一点一点 地学习与练习。 在加拿大,我们日常所做的心理治疗工作是朴实无华的,似乎没有多少“含金量” 。然 而,就是这种扎实朴素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挽救挣扎在危机边缘的青少年,能够帮助 情绪混乱的儿童走出困惑,能够平复家长痛苦不堪的情绪。 经历过中国和加拿大两种不同的宗旨和方法后,我有了要与国内同行分享感悟的冲动, 有了写书的愿望。 我接待过很多很多的儿童和青少年,聆听过无数儿童的肺腑之言。孩子常在呐喊:“你 们大人为什么不听我说呀?” 或者说:“别跟我爸爸妈妈说,没用的,他们不会听的,他们不会理解的。” 为什么我们大人就不能放下自己的权威,弯下身段,去聆听孩子的心声呢?倘若我们不 知道怎样尊重孩子,那么孩子怎么学会尊重别人呢? 于是,我有了想把儿童的想法写出来的冲动,有了写书的愿望。 我始终相信,孩子的问题与家长有关。如果家长能学一些管教子女的方法,那将是造福 于儿童的大事。一些家长自以为疼爱孩子,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殊不知,他们的那 份“疼爱”可能是压抑孩子的桎梏,甚至可能会令他们的孩子“ 窒息” 。某些家长的固执己见让 他们的子女对我直呼:“救救我,我生不如死!” 顿时,我产生了强烈的愿望,我要写些有关子女教育问题的文章,让家长们知道孩子们 的感受。 然而,动笔写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我可以找出许多理由来推脱写书的重负,我也能挖掘无数个困难来说服自己不必那么辛 苦。但我找不出一个理由来面对我好友的亡灵,我没有勇气对他说,我没能耐来做“ 自己愿 望的奴隶” 。 所以,书已写了,奴隶也做了,了却自己的一大心愿。 古代哲人朱熹说过:“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以行为重,我应该去实现下一个愿望了,继续做自己愿望的奴隶。 在正文之前,我必须申明,书中提及的案例都是真实的,书中人物的基本信息被掩盖或 变更。这么做的唯一理

文档评论(0)

jinqs2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