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本绝技:成本信仰的中国再造式
策划:《商界·中国商业评论》传媒企业研究院
执行:《商界·中国商业评论》编辑部
制作:中国管理传播网编剧部
前言:成本信仰的中国再造式
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弱智。麦肯锡这样评价中国的企业。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中国制造业人力成本仅及美国的 2.2%,相应带
来的采购成本、服务成本低得多,这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杀手锏。国人也
对此津津乐道,成本低廉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利润空间。但回过头来细想就觉得
不对劲了。
实际上,即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份,中国很多企业也是希觅微利或是赔本
赚吆喝的。以IT业为例,全球20%的PC、超过60%的数码相机、70%的DVD、80%
的扫描仪等等,都是在中国制造的,然而,为什么低人力成本的中国 IT 企业平
均利润只有5%~10%,而高人力成本的戴尔、英特尔的利润率却高达70%~80%?
为什么原材料价格稍稍抬头,整个行业整个行业的业绩就大幅跳水?为什么中国
所有银行的利润相加仅略高于汇丰银行一家的利润;中国啤酒销售量世界第一,
可全行业的利润只相当于一家世界中型啤酒厂的利润?
除了品牌与技术层面的差距,还有一个被我们长期忽视的问题:成本管理。
坦率地说,我们并不懂得如何去系统控制成本,一味以单一的人力成本优势宽自
己的心,而浪费大、次品率高、单人效率低等通病直接抬高了中国企业的综合运
营成本,侵蚀了原本丰厚的利润区。
随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全球一体化招标采购成为趋势,原材料上的成本
优势不复存在;弄明白了的欧美企业也把工厂搬到了中国,伴随着民工荒,劳动
力成本优势愈发不明显;预期不远的人民币升值也可能导致出口型企业的利润缩
水甚至归零。
这一切,都向中国的企业提出了新的课题 在成本的误读和迷失中顿悟出
来,从资源型成本优势跃升到管理型成本优势,与技术进步交相辉映,从而形成
1
具有时代意义的核心竞争力。
鉴于此,本刊企业研究院组织专家,深入中国一批优秀企业,去发掘他们成
本管理的绝招,去探索成本管理的中国体征。整理成本次策划。
格兰仕循环降价模式耳熟能详:“扩大生产→成本降低→降价→销售增长→
扩大生产……”,可有多少人知道格兰仕固定资产虚拟扩张的妙处?而更多的中
国企业恰恰是在产能扩张与流动资金固化的两难问题上,偏离了低成本的路径。
“中国企业学邯钢”的口号叫了不少年,有多少人能一口回答出邯钢精神
就是成本管理精神?邯钢人以“模拟市场价格”核算产品制造成本,并分解到各
个细小工序中,剔除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从而释放赢利潜能。
应收账款一向是企业现金流的杀手,可成长中的企业为了放量做大,应收账
款如影随行,使财务成本逐年加大。中集集团巧妙地解开了这个死结,不仅应收
帐款没有成为企业的负累,反而成了融资的手段。这就是——应收账款证券化。
世界500强之一的建材巨头百安居来到中国,其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哲学令中国同
行们惊叹不已:企业的所有支出,都是建立在可以给客户提供更多价值的基础之
上。因此总经理只能坐跟员工一样的椅子,只能用1.5元一只的笔也就不足为奇
了。
别以为所有的情况下,全自动流水作业就能降低成本,首先是设备购置费用
不菲,其次是日常维护费用不低,而且在大批量标件生产中会降低成本,而生产
小批量非标件则得不偿失,反而没有手工灵活。正泰集团经过认真调研,合理组
合手工与流水线的比例,推敲出一套既提高效率、又节约成本的人机混成式生产
模式。
……
此外,我们还从国内外众多优秀企业中提炼出若干成本管理细部方法,整理
成文,谓之以“成本36计”,希望能让被成本激升“灼伤”的企业有所悟,活学
活用,断不能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中国成本管理思维的变迁
中国企业表面上看有便宜的原材料供应、便宜的劳动力、便宜的地租,如果
愿意,可以把企业的成本降得一低再低,对成本失去应有的警惕,也缺乏对成本
2
真正的重视和信仰,以致当一批批企业先烈们倒在成本骤然上升的沙滩上时,才
猛然警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