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前 言
为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云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云南省哲学社
会科学规划办高瞻远瞩,在全省创建一批研究型、开放式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基地。这是云南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是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需要,也是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步伐的需要。2007年5月,由云南省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遴选,云南医疗改革与健康社会
科学研究基地由省委宣传部审批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云南省首批成立的哲学社
会科学研究基地之一。
云南医疗改革与健康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成立以来,通过多种形式整合研究
力量,特别注重吸收和充实从事医疗改革、医务管理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专
家,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社会科学研究。
2007年6月,基地根据云南省社会经济与卫生管理事业发展的需要,咨询了
省委、省政府相关专家之后,遴选出三个本年度的科研项目,经省委宣传部哲学社
会科学规划办组织并面向全省招标,经过省外专家匿名评审,云南省医疗改革与健
康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积极组织相关研究团队,认真设计课题,撰写立项申请书,结
果囊括了基地的全部招标课题。其中,“云南艾滋病应对的健康社会科学研究”课
题,拟针对我国艾滋病防治中的两个重大问题,即综合干预覆盖面过窄,以及与艾
滋病相关的社会歧视严重,展开健康社会科学研究。
众所周知,艾滋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危及整个国家
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单纯的生物医学视角不能解释在我国艾滋病防治实践中出现的上述两个重
大问题。综合干预覆盖面过窄,以及与艾滋病相关的社会歧视严重,都具有显
著的社会性,亟须从健康社会科学的视角来审视,进而挖掘其根源所在。从健
康社会科学的视角综合研究艾滋病防治问题,把其置于社会、文化、心理的范
畴中且与健康科学结合起来解析,是解决上述艾滋病防治中两大问题的要求,
也是时代提出的一项颇具挑战性的任务。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基地组织了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队伍,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开展深入的
研究。
·1·
降低社会歧视 扩大干预覆盖
在课题设计之初,初拟的课题组成员主要为昆明医科大学人员。获得正式立
项批准后,在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指导之下,在昆明医科大学、省社会
科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机构的支持下,本基地又进一步遴选了课题专
家,更多地邀请了本省知名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成立了阵容更强大的课题组。
参与研究的机构也从原设计的2个增加到了6个,提高了课题组的研究实力。
根据健康社会科学的研究体系与理论框架,按照本课题最初的设计,来自社
会学、人类学、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医学的研究者们组建了6个子课题
小组,并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课题组,展开合作研究。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们
集中进行理论学习,共同研讨,形成各子课题 (分学科)的研究计划。各子课题
采用了文献梳理、田野调查、理论研究等多种方法,分头进行研究。之后再进行多
学科团队的研讨,对各子学科的初步研究结果进行集体思考和讨论甚至争论,其后
以大家的共识指导各子课题的进一步细化研究。最后,各子课题的研究小组又分别
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书的初稿。
课题组成员认为,本研究体现4个特点:(1)前沿性强。健康社会科学
是21世纪国际学术界的一个学术前沿,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门新兴学科,是
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的产物。本课题研究过程显示,该研究难度较大,但
这个领域的研究更能彰显健康社会科学的价值,也凸显了不同学科合作的价值
和贡献。(2)现实性强。本研究密切结合我国当前的重大公共健康和社会公
共利益问题。HIV/AIDS的流行正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
视,对HIV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综合干预覆盖面过窄是AIDS防治领域两个
亟须解决的问题,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的联合攻关至关重要。(3)挑战性大。
健康社会科学作为一个学科群,它所必需的跨学科合作谈起来容易,实际进行
难度很大。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之间确实存在着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操作手
段等方面的区别,即使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也存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的差
异。(4)综合性强。健康社会科学作为一个学科群,其研究必须包括医学和
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医学的视角和方法,故其研
究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