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港中学课程基地申报表三稿.doc

江苏省大港中学课程基地申报表三稿.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AGE ..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申报表 项目名称: “宜文化”的教育生态研究课程基地 学校公章: 校长签字: 仲伟贵 申报日期: 2012年12月03日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财政厅 学校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 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始建于1950年,1966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教学改革大改试点学校”。1979年被命名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经历易地重建后,2005年被评为省四星级高中。新校址坐落于丹徒新城,占地260亩。校园环境优美,花木扶疏,绿草如茵。浮雕映像墙、校园八景、灯饰警句、名人名言和文化长廊,营造了浓郁的校园环境文化。 学校现有47个教学班,是一所全日制住宿制普通高中,现代化设施设备齐全,图书馆藏书16万余册,阅览室每年订阅报刊杂志260余种,为师生的读书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学校秉承“笃实”校训,在“文化关怀,师生共进”办学理念引领下,走科研强师、科研兴校之路,近年来有25个省市级科研课题顺利结题。现有教授级高级教师3名,特级教师5名,镇江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5名,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占88%。近年来有7人获江苏省学科评优课和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有2人获全国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有10多人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班主任”、“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博采众长。近年来,聘请了2名外籍教师,先后选派了160多名师生赴英国、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日本修学访问。 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首批和谐校园”、“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优美校园”、“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20多项省级荣誉。 目前正在积极实施以造就魅力教师和魅力学生为目标的“魅力教育”,努力培育有责任、有教养、有文化、有底气的现代人,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办学理念先进、师资队伍优良、学校特色明显、教育质量上乘的四星级普通高中。 特色优势 江苏省大港中学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宜文化”的生态教育有着如下特色优势。 1. 独特的地域。丹徒古地名“宜”,镇江地区早期文明的代表就是出土于大港的有120余字青铜铭文的“宜侯夨簋”。它是太伯奔吴的重要物证,作为地域文化类型,此地遂成为吴头楚尾的交集之地。新城丹徒也将其文化定位为“宜”,并且由“宜”而延伸出“生态丹徒”的建设理念。作为千年古邑的丹徒、作为先有丹徒之名后有镇江之称的曾经的宜侯封地,内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就具有丰富的阐释空间,这样的资源和空间尚未被学校教育充分运用,更缺少集体的有意而为的挖掘和运用,我们试图将古老的丹徒的历史文化称为“宜文化” 2. 深厚的底蕴。学校前50多年的历史是在圌山脚下、长江岸边的大港镇生长的,近10年的历史是在丹徒新城的宜人宜居的建设步伐中前行的。“宜”的历史和文化阐释始终一脉相承地传承着。它们构筑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 3.理念先进。学校秉承“师生共进,文化关怀”的办学理念,用文化渐染心灵、塑造人格美的教师、培养人格美的学生。立意高远——着眼于改变学生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定位高端——着力于不仅要让相当数量的学生都能走进优秀的大学而且还要让其在优秀的大学里继续优秀。 4.设置课程。学校开发了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其中有精品课程《丹徒古诗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植物知多少》等20多门。在诸多课程里致力于文史课程资源的占了60%,这也是基于“宜文化”的生态教育课程建设的出发点。 5.政府规划。丹徒区政府将学校所在地定位于生态宜居,并且在设立了文化规划办公室以后,开始了丹徒古邑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移植与建设,提出了生态教育的设想,以便和“生态丹徒”的新城市运动和谐共振。学校提出生态教育课程的构想,就受到了政府规划的启发。 所谓教育生态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大致分三个层次:一是以教育为中心,综合宜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组成的单个的或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二是以学校或某一教育层次为中心构成的,反映教育体系内部的相互关系;三是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线,研究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社会和精神因素组成的系统。此外,教育生态学还考虑教育对象内在的生理和心理环境。本项目研究的第一层次正好契合丹徒政府的规划。 二、项目基础及建设目标内容 一、项目基础 1、师资基础。200多位专任教师中,5人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其中3人为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44人为大市级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2、学术基础。我校为了学生的生态成长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