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黑山峡河段大柳树水库淤积平衡形态分析带英072提交稿.doc

黄河黑山峡河段大柳树水库淤积平衡形态分析带英072提交稿.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8 黄河黑山峡河段大柳树水库淤积平衡形态分析 鲁俊1,安催花1,梁艳洁1,吴默溪1 (1.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3) 摘要:结合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的有关情况,以淤积不超过红山峡坝址为控制,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和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大柳树水库淤积平衡形态,得到了大柳树水库淤积平衡河槽纵比降为2.20/000,其中上、中、下三段比降分别为2.80/000、2.20/000、1.80/000,相应滩地淤积纵比降分别为1.20/000、1.10/000、1.00/000,同时分析得到了水库淤积平衡河槽横断面和淤积末端高程。 关键词:黑山峡河段 大柳树水库 平衡形态 黄河黑山峡河段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处,河段开发论证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有关部门、省区和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论证工作,其中开发方案主要涉及了大柳树高坝一级开发、小观音高坝加大柳树低坝二级开发,以及红山峡、五佛、小观音和大柳树四级开发,不同开发方案的坝址位置[1]见示意图1。 图1 黑山峡河段不同开发方案坝址位置示意图 Fig.1 Sketch map of dam site location for different development schemes in Heishan Gorge Section 对于大柳树水库,以控制水库淤积末端不超过红山峡坝址的水库淤积形态研究较少。笔者结合大柳树水库库区基本条件、水沙条件与运用方式等开展了大柳树水库淤积平衡形态分析,分析结果可为今后黑山峡河段开发方案论证提供参考。 1 库区基本条件 (1)河道条件 大柳树水库坝址位于黄河上游黑山峡河段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与上游的红山峡坝址距离约151km。大柳树水库坝址控制集水面积为25.19万km2。库区河道弯曲,峡谷段和川滩河段相间(见图2),其中五佛川段河面最为开阔,发育大片滩地,其他河段多为峡谷河道,河道较窄。库区河道纵向变化较为均匀,大柳树坝址至红山峡坝址落差107m,河道平均比降0.7‰。库区河床组成以砂卵石为主,川滩表面有少量细砂、沙壤土、粉土等覆盖层,下部为砂卵石层,抗冲性强,两岸为多为山体,河床和河岸可变性小。 图2 大柳树水库库区河谷宽度示意图 Fig.2 Sketch map of the width of the river valley in Daliushu reservoir area 库区两岸支沟发育,有大小支沟25条,但支沟一般都不长,高程1380m以下超过5km的仅有3条,最长的支沟为高崖沟,长约11km。 (2)库容条件 大柳树库区原始高程~面积和高程~库容曲线采用2014年11月航测的1/2000地形图量算得到,见图2。1360m以下库面面积为182.4 km2、库容为71.23亿m3。 图3 大柳树水库高程~面积与高程~库容曲线 Fig.3 The curves of elevation-area and elevation-reservoir capacity of Daliushu reservoir 库容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①库容分布主要集中在1320m以上,1320~1360m之间的库容为51.36亿m3,占1360m以下库容的72.10%。 ②库容主要分布于干流。高程1360m以下总库容为71.23亿m3。其中干流库容为65.82亿m3,占总库容的92.41%,支流库容仅为5.41亿m3,占总库容的7.59%。干流库容又主要集中在川地河段,距离坝址65~103km五佛川河段1360m以下的库容为30.38亿m3,占1360m以下库容的46.6%。 ③库容较大的支流集中在60km以下的河段,占支流1360m以下库容的94.20%。1360m以下支流库容超过0.5亿m3的支流仅2条,为高崖沟和苦水沟,库容分别为0.63亿m3、0.64亿m3。 2 来水来沙条件与运用方式 (1)来水来沙条件 下河沿水文站位于大柳树坝址下游约12km处,集水面积25.41万km2,可作为大柳树水库来水来沙的设计参证站。1950~2015年下河沿站实测多年平均水量为297.8亿m3,多年平均沙量为1.18亿t,多年平均含沙量为4.0kg/m3。悬移质泥沙的颗粒组成相对较细,多年平均中值粒径为0.017mm,小于0.025mm的泥沙约占63%。 通过分析下河沿来水来沙特性及变化原因,得到了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后的下河沿站1956~2009年系列的设计水沙量(见表1)。多年平均水量为286.2亿m3,多年平均沙量为0.95亿t,多年平均含沙量为3.3kg/m3。上游推移质泥沙较少,考虑上游红山峡水库对推移质泥沙的拦截,大柳树水库不设推移质泥沙。 表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