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江仁寿对金属液体黏滞性和表面张力的贡献-大学物理.PDF

物理学家江仁寿对金属液体黏滞性和表面张力的贡献-大学物理.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33卷第 12期 大 学 物 理 Vol_33No.12 2014年 12月 C0LLEGE PHYSICS Dec.2014 物理学家江仁寿对金属液体黏滞性和表面张力的贡献 白秀英 (渭南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摘 要:采用文献分析法,研究物理学家江仁寿在金属液体黏滞性和表面张力方面做出的贡献.结论认为:江仁寿从 19世 纪 30年代开始致力于液体黏滞性的研究,改进并发展了亥姆霍兹设计 的双线悬挂旋转球法 ,利用改进 的惯性棒双线悬挂球实 验装置 ,测定了水的黏度 、液态碱金属钠 、钾 的黏度 以及钠钾合金 的黏度 ,测得 的精确数据得到 国际公认并被长期沿用 .江仁 寿后期将研究范围拓展到液态金属表面张力方面 ,为 中国近代流体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江仁寿;流体力学;金属液体黏滞性 ;表面张力 中图分类号 :04—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0712(2014)12-0027—05 江仁寿 (1906--1988)是 中国近现代物理学家 种方法不能用于测定与常温流体不同的液态金属的黏 和教育家之一.他 出生在满清封建社会的末期 ,接受 滞性.1860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亥姆霍兹和俄国的皮奥 过旧式私塾教育和民国新式教育.19世纪 30年代 , 特罗夫斯基一起设计了双线悬挂旋球法,用这个装置 江仁寿 留学英 国伦敦大学 (UniversitycollegeLon. 可以测量大范围温度液体金属的黏滞性 ,使液体黏滞 don),师从葡萄牙裔物理学家安德雷德 (AndradeE. 性的测量方法有了历史性 的转变,但这种方法依旧存 N.da.C,1887—1971),边实验边学 习理论知识 ,并 在很大的误差.1890年,库埃特发明了同心圆柱式黏度 自学 了流体力学的理论知识 .他与安德雷德的另外 计和拉登布格尔的沉球式黏度实验测定 .当时,所有 两个 中国学 生 钱 临 照 (1906--1999)和 周 如 松 这些测量方法都因金属具有较高的熔化温度而在黏度 (1912--2005)一起 ,进行 了液体黏度 、金属蠕变的 测量中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测试精度也不理想 ,因而 研究 ,有力推动 了这两个领域 的研 究与发展.归 国 成为流体力学重点解决的难题. 后 ,江仁寿曾先后在武汉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大学 1.1 惯性棒双线悬挂球测定液体黏滞性的实验设计 等大学执教 ,并继续从事金属液体黏滞性的研究,默 1910年,安德雷德开始了这一难题的研究,他的 默地为新 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物理科学研究做出了贡 《金属的黏滞性流动及有关现象》(OntheViscousFlow 献.然而 ,迄今为止 ,关于江仁寿 的研究文献寥寥可 inMetals,andAlliedPhenomena)一文发表在皇家学会 数 。.本文在搜集 、整理和分析大量原始资料的基 会刊上.1928年,安德雷德在卢瑟福的推荐下成为伦敦 础上 ,就江仁寿对金属液体黏滞性和表面张力的研 大学物理学教授,在金属黏滞性、金属单晶的范性、声 究进行较全面的论述 ,以纪念他在这一领域对 中国 学、薄膜沉积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江仁寿正 现代物理所做 出的重大贡献及其深远影响. 是在这一时期跟随导师从事液体黏滞性的测定与研 究.当时的实验室很是简陋,测定液体黏滞性装置只有 1 江仁寿对液态金属黏滞性的研究 一 个球形玻璃瓶,装水后悬挂作旋转振动,观察周期和 黏滞性是表征液态金属中原子间力和动量传递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