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合格处方用法、用量、配伍禁忌、毒性中药汇总.pptVIP

中药合格处方用法、用量、配伍禁忌、毒性中药汇总.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钱子 有大毒 苦,温。归肝、脾经 0.3~0.6g 巴豆 有大毒 辛,热。归胃、大肠经 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或捣烂以纱布涂搽患处。 红粉 有大毒 辛,热。归大肠、小肠经。 外用适量,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它药味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 斑蝥 有大毒 辛,热。归肝胃、肾经 0.03~0.06g,炮制后多入丸散,外用适量,不宜大面积用。 闹羊花 有大毒 辛,温。归肝经 0.6~1.5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马兜铃 含马兜铃酸 苦,微寒。归肺、大肠经 3—9g 天仙藤 含马兜铃酸 苦,温。归肝、脾、肾经 4.5—9g 寻骨风 含马兜铃酸 辛、苦,平。归肝经。 9—15g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一、合格的中药处方 前记 张三 男 35 内一科 2 20 感冒(外感风寒证) 门诊/12345 麻黄 10g 芍药15g 细辛 3g 干姜 15g 炙甘草15g 桂枝 10g 五味子6g 半夏10g 共3剂,一日一剂,煎煮400ml, 一日三次,分次温服。 李四/王五 正文 2016 10 20 张三一 张三二 20 5 0 后记 合格的中药处方 前记 张三 男 35 内一科 2 20 感冒(外感风热证) 门诊/12345 三九感冒灵 10g*9袋 1盒 1次1袋,1日3次,热水冲服。 川贝枇杷膏 138g 1盒 1次22g(约一汤勺),1日3次 李四/王五 正文 2016 10 20 张三一 张三二 20 5 0 后记 合格的中药处方 前记 张三 男 35 内一科 2 20 感冒(外感风寒证) 门诊/12345 蜜麻黄 10g 杭白菊 10g 明天麻20g 鲜芦根 10g 大黄(后下)10g 滑石粉(包煎)10g 三七(打粉冲服)5g 共3剂,一日一剂,煎煮400ml, 一日三次,分次温服。 李四/王五 正文 2016 10 20 张三一 张三二 20 5 0 后记 不合格的中药处方 前记 张三 男 35 内一科 2 20 感冒(外感风寒证) 门诊/12345 蜜麻黄 10g 杭白菊 10g 明天麻20g 鲜芦根 10g 大黄(后下)10g 滑石粉(包煎)10g 三七(打粉冲服)5g 白蔹 10g 黑附子 9g 共3剂,一日一剂,煎煮400ml, 一日三次,分次温服。 李四/王五 正文 2016 10 20 张三一 张三二 20 5 0 后记 处方常见问题 1、项目不全,如:诊断不写,诊断与开药内容不符等。 2、处方正文中特殊用药未注明,如:先煎后下,配伍禁忌等。 3、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4、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5、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 6、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 7、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8、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 二、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1、中药剂量的确定 药性和剂量的关系 剧毒和药性峻烈的药物,应从轻量,逐渐加量,中病即止; 花枝叶皮等质轻质松、性味浓厚、作用较强的药物用量宜小; 质重沉坠及性味淡薄、作用温和的药物用量宜大; 干品药材用量当小; 鲜品药材含水分较多用量宜大(一般为干品的4倍); 过于苦寒的药物用量宜小,免伤脾胃; 贵重药材,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用量。 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 同样的药物入汤剂比入丸、散剂的用量要大些; 单味药使用比复方中应用剂量要大些; 复方配伍,主要药物比辅助药物用量要大些。 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 老年、小儿、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的,都要减少用量; 成人及平素体质壮实的患者用量宜重; 一般5岁以下的小儿用成人药量的1/4。 5岁以上的儿童按成人用量减半服用。 一般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者用量宜小; 病情重、病势急、病程短者用量宜大。 季节变化与剂量的关系 夏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不宜多用; 冬季发汗解表药及辛热大热药可以多用; 夏季苦寒降火药用量宜重; 冬季苦寒降火药则用量宜轻。 一般中药常用内服剂量约5~10克; 部分常用量较大剂量为15~30克; 新鲜

文档评论(0)

ma982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