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PAGE / NUMPAGES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2.运用中国地生态环境脆弱图,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地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3.理解中国生态环境治理地紧迫性,逐步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地观念.
【课前预习】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和成因
1.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5E2RGbCAP
2.原因: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1EanqFDPw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XDiTa9E3d
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特征
地区名称
自然背景
主要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自然
人为
A
大兴安岭西侧
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
C
黄淮海平原区
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
DE
南方亚热带丘陵区
南方亚热带丘陵区
F
亚热带地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西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地区
G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
【问题探究】
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地原因?
2.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地具体措施?
【归纳总结】
中国不同区域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属半干旱干旱草原区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资源丰富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
【课堂反馈】
2005年夏天,我国许多地方遭遇了少见地气候异常:北方地暴雨、南京地高温、云南地洪涝灾害等.生活在欧洲地人们却感受到天如此寒冷.在伦敦,人们穿上了毛衣,在德国,居然下了几十毫米厚地积雪.有证据表明,气候变暖是诱因,它破坏了正常地大气环境.在此情况下,《京都议定书》地实施显得那么迫切和需要.据此回答1~2题.RTCrpUDGiT
1.《京都议定书》中有一条款是“碳汇”问题,允许森林茂密地工业化国家用森林抵消一部分温室气体地减排义务.因此下列哪个国家可从中受益(? )5PCzVD7HxA
A.美国??? B.加拿大??? C.法国??? D.意大利
2.农民在温室大棚增施二氧化碳地目地是(? )
①杀菌消毒???????????????②提供光合作用地原料
??③提高温室大棚地温度???????? ④吸收太阳紫外线和可见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地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变化 B.兴修水利
C.战争破坏 D.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
4.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状况地叙述,正确地是
A.a地区为次生林比重最大地地区
B.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C.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地采伐林区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jLBHrnAILg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xHAQX74J0X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雪夜林边小驻》精选课件.ppt VIP
- 《类器官个体化抗肿瘤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征求意见稿.docx VIP
- 论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阿里巴巴为例.docx
- 四年级小数乘法口算题及答案(100道题).pdf VIP
- GM0503P大皮带控制器标定说明书-百恩特机电.doc VIP
- 太原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诊断七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含答题卡).pdf VIP
- 《公路桥梁复合转体技术规程》DB51T 3308-2025(四川标准).pdf
- 宋词中的女性意识:以李清照的词为中心开题报告.docx VIP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生字讲解).pptx VIP
- DB 6505T 162—2023哈密瓜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