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10.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及手工业经济.docVIP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10.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及手工业经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分析能力。生产工具的改进,促使生产方式的改变。图片反映了农业主要生产方式由“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答案】D 2.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 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 “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牲(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的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 【解析】根据史料的存在形式,史料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两大类。其中,实物是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有形物品,可信度最高;文献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源两大部分,它是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或诠释,仍有一定的可信度;而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其可信度最低。答案是D。 【答案】D 3.农耕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这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但是仅分配国家掌握的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土地。”这段材料描述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君主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答案】C 4.杜甫《石壕吏》:“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 ) A.唐朝均田制遭到破坏 B.唐朝小农的兵役和徭役沉重 C.唐朝的租佃关系发展 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由“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可知唐朝小农的兵役沉重;由“老妪”“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可知唐朝的徭役沉重。 【答案】B 5.《耕织图·耕图》是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嘉许,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解析】图中显示的生产工具依然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在清代已经落后于工业文明的潮流,没有取得革命性进步。 【答案】B 6.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B.绝大多数人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 C.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 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 【解析】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生活具有封闭性、落后性的特点,土地是小农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加上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居民流动性很小,但不是完全不交往,故A“老死不相往来”的说法错误。 【答案】A 7.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载:“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硙(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材料反映宋代福建( ) ①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 ②向山要田,山区梯田多 ③能将低海拔处的水引往高海拔处 ④已经懂得综合利用水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8.某名胜有一副对联:“完神禹斧椎功,陆海无双,河渠大书秦守惠;揽全蜀山水秀,导江第一,名园生色华阳篇。”这副对联最合适的位置是( ) A.大禹陵 B.古运河 C.都江堰 D.苏轼祠 【答案】C 9.《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小农经济是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的,人们勉强维持温饱,谈不上生活富裕,故排除②即可。 【答案】D 10.《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D项叙述正确。 【答案】D 11.“嘉树种木棉,天何厚八闽,厥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