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解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肺手太阴之脉 《灵枢◎经脉篇》:“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臂骨下廉,出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之端。”上臂骨下廉之“臂”字,原缺拟补。 中府 本经承肝经足厥阴之气,内循胃口,上膈,属肺。肺为呼吸外气之府库。又以本经之气,由本穴出中达表,因名“中府”。本穴原名“府中俞”,又名“膺中俞”,后人简称“中府”。盖以本经之气由内府输出也。即出纳外气,经气随之通行之过栈也。 本穴功用与云门略同。俱能舒达内藏抑郁之气。《针灸大成》谓治少气不得卧。按中医病理,少气之人,多喜静卧。今言不得卧,乃气郁于上,非气亏于中也。刺本穴使气得升降,而疏利之也。本穴为肺藏之募穴。按“募”字之义,汇也,聚也。古时招兵,曰募兵。即聚集壮丁,而拣选之也。 按针灸治疗多在调气,如行气、导气、提气、降气,均以理气为务。又针下有感谓之得气,捻转提插谓之行气,下针之时或在呼气,或在吸气;总不离乎调理其气。故于穴位命名,多取气、水、云、天、海、泉、溪、泽。虽曰丘、陵、关、室,亦怀通、降、容、泻之意。 云门 云,犹气也。肺经之气,由内府输出。循行经络,分布于表。本穴犹气化飞升之门也。在治疗上通经行气之功居多。凡属气郁之症,取本穴可以舒之。即使阴滞之气,化云行空,畅达于阳,故名“云门”。治症略同中府。但云门主外、主开,中府主内,主阖也。 按云之为意,远也,多也。“太山之云,不祟朝而满天下”。盖誉之飞升流布,速且广也。《针灸大成》禁针,误刺生晕,以其升散太过也。但治壮人之郁则宜,若老人患郁,针此反伤正气,宜取丰隆引气降下,解郁而气不耗损。 天府 肺开窍于鼻,鼻司呼吸而通天。人身之天,头及胸廓也。本穴接于云门,故能通宣肺气,出于气府,行于肌腠,周遍全身,犹云之漫天匝地,广漠流行也,更以其有关于肺,肺居藏府之最上,故名之以天,而曰“天府”。府者言居积之多,犹府库也。 治症与中府意同。中府治内症居多,天府治周身外症居多,彼者犹纳,此者犹出也,名词字义,可以参之。 古代朝庭制度,有天府、玉府、内府之设。天府,即中央集权处也。故云“天府治中”,即治理内政得失也。补此穴可招致耗散之气,使之集中。宜施于虚不摄气之症,然必用补法。《甲乙经》谓治咳嗽上气,喘不得息,逆气不得卧,凡汗出,身肿,恍惚,善忘。揆此诸症,俱为气不守中之象,故宜取此,以使集中,引致大气汇于胸廓,犹行政之治中也,故称“天府”。 有疑者:本穴在臂,称臂曰“天”,无乃牵强?盖人身四肢,犹屋之四柱,手足掌可以喻地,则臂之上端可以喻天。取本穴以上膊挨近鼻尖处是穴。鼻司呼吸,亦有天之含意。 夹白 穴在上膊,臑部内侧,白肉凸起之前方。垂手夹腋之处,故名“夹白”。以穴位在处得名也。为手太阴经行气之夹道。治心痛、气短、呕逆、烦满等症。必辨其确为气郁所致者,乃可用此。盖以本穴能行气也。 尺泽 脉诀云:“分寸为尺,分尺为寸”。人之前膊腕横纹后一寸为关,由关至肘横纹为尺。诊家谓“尺肤热”者,即指此一尺全部而言。见此一尺之热,即知全身俱热也。右数语,专为尺肤热作解。四肢厥逆者另论。本穴在肘横纹外侧端,为手太阴经之合穴,合象水之归。水之所归,大则江海,小则沼泽,本穴承以前各穴之意,以泽字立意,治意亦广,大有普及全身之势。如治舌咽干涩、血不荣筋,臂挛喉痹、以及津液失调,四肢拘急,静脉充血,取本穴治之,则甘霖普泽,万物孳生矣。尤其时病拘急,在本穴静脉放血,可以立愈。须兼取曲泽,犹旋泻水流通于湖泽,减低漕道水位,则无涨逆之患矣。本穴于位则尺、于功则犹泽也。因名“尺泽”。 孔最 孔,通也,甚也,又间隙也。最,甚也,聚也。本穴为本经之郄。郄即大孔窍也。考肺手太阴之气,出于中府,化云行天(云门、天府)降为雨露(尺泽)。在在孔窍,以通以达,犹天空大气,周遍寰宇也。又本穴为本经之郄,其功用最能开瘀通窍,为治孔窍病,最得用之穴位。其所治症多为身热痛,汗不出,头痛,吐血,失音,咽痛,均属有关于窍,而有取于通者,二字连用,即通窍之极也,故名“孔最”。 列缺 古称雷电之神为列缺。雷电在大气中有通上彻下之能。人或巅顶有阴沉郁痛之疾,则头重目眩。刺本穴可使清爽,犹霹雳行空阴霾消散,而天朗气清矣。故喻本穴为雷电之神,而名以“列缺”。于《易经》,在卦为大壮,刚以明也;为无妄,天下雷行,性命正也,皆用阳刚以制阴柔之象也。 《针灸大成◎席宏赋》:“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寻列缺。列缺头痛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今以列缺名义推之,乳在胸部,胸部犹天之太空也。最喜清明凉爽。倘或温热之雾气弥漫,而仅取渊、溪、池、泽之穴以泻之,何能有济?若得霹雳惊天,则雨过天晴,云收雾敛,而沟渠漾溢矣。故取此之后,宜复取太渊,以疏泻之也。三复此理,则知杂病法歌,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