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作编辑心法图书教师电子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圖書教師電子報 第三期 2010 年8 月30 日 PAGE PAGE 3 關於「學習」──我的讀書筆記(下) 第三個關於學習的故事,就更有趣了。我實在沒能力把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在他的回憶錄《旁觀者》*註7中<懷恩師>那一章,談「學習」時所領悟的道理,轉述得比他更貼切。<懷恩師>是《旁觀者》裡我最喜歡的一章,杜拉克不遺餘力地分析「教」與「學」的特殊性與普遍性,不厭其煩地介紹了好多好多例子。 他欽佩蘇格拉底從不以「老師」自居的、所謂「蘇格拉底的方法」,教的不是學科知識,而是「學習方法」。他懷著感恩的心追念教過他的老師,他從不同老師的身上發現不同的教學法,他自己反而獲益最多。 他心目中的好老師都是啟發型的教學,教(teach)和學(learn)之間,若太偏於「教」(「育」),就容易被詬病為「填鴨式教育」。我們不能忽略「學習者」不同性向、天賦、環境等影響,導致互有長短的學習能力,而疏忽了他們個體優點的發掘。「教」的真正且唯一的目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是要讓「學習」變成「學習者」自己的事,並從學習過程中「認識自己,肯定自己」。 在杜拉克敘述的眾多教、學例子裡,我最難忘的是他「頓悟」的故事。 他無意中闖入一間教室,目睹同學的姐姐──年約14歲、已經以技巧嫻熟而譽滿維也納的女孩,和名師史納白爾(Artur Schnabel)的互動過程,看到學習者如何在諄諄善誘下,找到獨特的自己。 史納白爾先要同學的姐姐彈上一次指定的作業,也就是一個月前在這 兒學過的,我還記得是莫札特和舒伯特的奏鳴曲。即使我只有12歲,聽她 一彈,也知道這樣的技巧已是非常高深。 史納白爾稱許她的技巧。然後,給她下一回的作業,也就是一個月後 要上的,要她先讀譜,試彈。 我又再一次發現她的技巧實在非比尋常,史納白爾也說到這一點。之 後,他回到前一個月的課程(一開始她複習的作業)。史納白爾說: 「莉莉,妳知道嗎?莫札特和舒伯特的奏鳴曲,妳都彈得好極了。但 是,妳沒有把耳朵真正聽到的彈出來。妳彈的是,妳『自以為』聽到的。 但是,那是假的。如果我聽得出來,聽眾也會。」 莉莉一臉困惑地看著他。 「我告訴妳,我會怎麼做,我會把我自已親耳聽到的舒伯特慢板彈出 來。我無法彈妳聽到的東西,我不會照妳的方式彈,因為沒有人聽到的跟 妳一樣。妳聽聽我所聽到的舒伯持吧,或許妳能聽出其中的奧妙。」 他隨即坐在鋼琴前,彈他聽到的舒伯特。 莉莉突然開竅了,露出恍然大悟的微笑。就在此時,史納白爾停了下 來,說: 「現在換妳彈了。」 這次莉莉表現的技巧並不像以前那樣令人炫目,就像一個14歲的孩子 彈的那般,有天真的味道,而且更令人動容。 我也聽出來了,我的臉上必定露出和莉莉一樣的微笑,因為史納白爾 從而轉身對我說: 「你聽到了吧!這次好極了!只要能彈出自己耳朵聽到的,就是把音樂 彈出來了。」*註8 莉莉在琴音中找到了自己,但故事並沒有停止在這裡。杜拉克發覺這次經歷使他明瞭「可以從成功者的表現學習」,他寫道:「我了解到──至少我自己不是在錯誤中才能有所體認,我必須從成功的範例去學習。」這次偶然的機緣,經過很多年後,他才明白自己的幸運,在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方法」,而直到他讀到哲學家布伯(Martin Buber)引述一世紀前猶太智者的話,才「內化」成自己的理念:「上帝造出來的人,都會犯下各式各樣的錯誤。不要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看看別人是怎麼做對的。」 「正面看問題」這一點,構成他研析企業與經營理論的主要內核,「正面的力量」之強大,無遠弗屆。 相較之下,第四個故事顯得單純多了。 奇女子伊莎多娜.鄧肯(Isadora Duncan,現代舞派創始人;1880-1927)被尊稱為「19世紀第一舞蹈家」,在我心裡,她是位革命家*註9。 她的學習生涯太另類了,因為她沒有傳統觀念中的所謂「師承」,她的教育可說在母親引導下自學而成的。她是個天生的顛覆者,來人世間走一趟,就為了推翻既存的秩序,打破成規,走一條自己的路。 她鄙視舞壇那種保守、不思改革的芭蕾舞形式,她認為身體在層層衣裳包裹下的表演是一種反動,違背了古希臘一脈相傳的傳統,真正的「舞」,根源於人的天性與自然的融合、出自舞者內心的感動──不是那種在條條框框束縛下刻意去扭曲姿勢,那是反自然、反人性的。 她要解放這一切。 她以赤腳、透明的薄紗,隨著詩與音樂以舞姿演繹,使世人驚豔。 林語堂幾乎用吶喊的聲音讚美她:「鄧肯的舞蹈雖說發端於崇拜希臘的藝術文化,見解立說卻是她自己的。她的跳舞的教師,不是希臘的石像,而是由惠特曼詩中的節奏得來的,是由尼釆的文句與精神、由貝多芬、華格納、蕭邦的音樂得來的,尤其是由自然界的山川、河海、樹木、花草天然的波動得來的。」鄧肯大膽創新的編舞和跳法,把自己推向爭議的巔峰,卻因此贏得當代知名文學家、音樂家與藝術家的肯定與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