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松树的文化意境
松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可贵的是精神世界里的无穷价值。每当想到它的时候,一种豪迈壮烈之感不禁油然而生。
松树是植物王国的寿星,有“百木之长”之誉。而松文化,是人们在育松、赏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源远流长,内涵宏富,值得一表。
百木之长
松树属于常绿乔木,也有少数灌木,是地球上最长寿的树种之一,叶针状,耐严寒,适应性强,自寒带至赤道地区皆有分布。在我国森林植被树种中,松占首席。按叶数划分,大致有3种类型:二针一束者有马尾松、湿地松、黑松;三针一束者有火炬松、白皮松;五针一束者有红松、大别山五针松等。它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赐,求人甚少,予人至多。松木可作铁路枕木、矿井顶板;松脂可提炼成松节油和松香;松子可食或榨油,花粉则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充营养,调理、缓解疾病以及美容养颜等综合功能,可谓周身皆宝。
因松与柏于耐寒长青、坚韧挺拔等方面具有诸多相似特点,所以古人多以松柏并列。宋人王安石《字说》云,“松为百木之长,犹公也。故字从公”;“柏犹伯也,故字从白”。松为“公”,柏为“伯”,于公侯伯子男五爵中,松居首,柏居三,皆有位焉。古人拆“松”字为十八公,元代冯子振曾撰《十八公赋》;清人陈扶摇所撰《花镜》云:“松为百木之长,……多节永年,皮粗如龙麟,叶细如马鬃,遇霜雪而不凋,历千年而不殒”。松树确有受封者。泰山有“五大夫松”,为秦始皇所封。据《史记?秦始皇本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炫耀文治武功,震慑六国臣民,决定大举东巡。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到达山东。“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另据西汉应劭《汉官仪》,小天门有秦时五大夫松。(按:秦代定爵位二十级,五大夫为第九,为大夫之尊。)此树位于云步桥北侧五松亭旁,盘路至此,有石坊赫然而立,额题“五大夫松”。诚为木之尊者也。
文化意象
浏览古籍,文人雅士对松情有独钟。他们歌以赞松,诗以咏松,文以记松,画以绘松,宏篇妙文不胜枚举,丹青杰作传世甚多。据《论语?子罕》,孔子曾赞松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孔圣将松柏并列,或有示德之不孤。《礼记?礼器》载,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先秦时代诸圣贤高士多有赞颂松柏之语。《庄子?让王》有云:“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德充符》有“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之语,将松柏与尧舜并称。《荀子?大略》则有“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之句,亦将松柏与君子并列。至宋代;文人雅士将松与竹、梅并称为岁寒三友。林景熙《云梅舍记》载,“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元杂剧《渔樵闲话》云:“那松柏翠竹皆比岁寒君子,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后人借以比喻在逆境艰困中而能保持节操的人们。
松成长缓慢,破士之初,难免于雪压风欺,给人以才子不遇、英雄落难的联想。唐人杜荀鹤《小松》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隆冬季节,万木凋敝,惟松柏仍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尤其是雪花纷飞之时,劲松身着白袍,临风傲立,象征着坚忍不拔、不改其志的大雅君子。汉朝刘桢《赠从弟》云:“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唐代大诗人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云:“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冰凌霜欺,松不改其姿,象征着不屈不挠。唐人自居易《和松树》云:“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至宋代,画家已将松与竹、梅同入画,称三友。有宋人楼钥《题徐圣可知县所藏杨补之画》为证。诗日:“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松屹立山颠,栉风沐雨,更显苍劲,古人常将松与风联系在一起。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黄庭坚与友人同游鄂城樊山,途经松间一阁,夜听松涛而成七言诗一首,题名为《松风阁》。而《松风阁诗帖》,是庭坚晚年以行书所录《松风阁诗》墨迹,在其传世作品中最负盛名。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道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精品。此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有一组风格独特的建筑群,主殿名日“万壑松风”。在参天古松的掩映下,壑虚风渡,松涛阵阵,犹如杭州西湖万松岭,形成一个寂静安谧的小环境,是清帝批阅奏章、诵读古书之佳境。
真情象征
松树坚韧、顽强,往往象征着忠贞的友谊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