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件:中医病因与发病.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中医病因与发病.ppt

瘀血致病的共同特点 结石的概念 凡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砂石样的病理产物,称为结石。 结石的形成 饮食不节 偏食肥甘厚味,内生湿热,蕴结肝胆—胆结石 空腹食柿子—胃结石 水质—肾结石 肝胆气郁,胆汁蕴结—胆结石 长期腹用钙、镁、铋等药物—胃结石 长期服用碱性药物,某些磺胺类药物—肾及膀胱结石 气机不利,湿热内生—结石 情志内伤 药物服用不当 外感六淫,过度安逸 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结石 结石致病的特点 外伤 寄生虫 药邪 医过 先天因素 其他病因 药 邪 用药过量 炮制不当 配伍不当 用法不当 1.多表现为中毒症状 2.发病急,病势易趋 危重状态 3.加重病情,变生它疾 语言不妥 文字不规范 误治 操作不当 医 过 先天因素 未出生前因父母体质或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病因 包括了现代医学中某些先天性或遗传性的致病因素。 语言:同七情 文字、误治:同药邪 操作:同外伤 药邪、医过、先天因素 发病 Theory of Occurrence of Disease 中医学发病原理 中医临床发病类型 发病原理 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包括原病和复发等),是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的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 发病的基本原理 1.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2.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部因素 3.正邪相搏,邪胜正负则发病 4.不同条件下,正与邪主导作用不同 1.邪气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与特点 寒邪—寒证;阳邪(风、暑、火邪)—实热病证;外感—卫表证候等等。 2.邪气影响病情与病位 疫疠—病重;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部因素 正气:是指人体的生理机能,包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和康复能力。 正气的作用方式:1.自身调节 2.抗邪防病,或感邪后驱邪外出 3.病后或虚弱状态时的自我修复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邪相搏,邪胜正负则发病 邪气损正 导致机能失常 造成形质损伤 改变个体体质特点 正气抗邪 抵御外邪 驱邪外出 自和康复 影响证候类型 不同条件下,正与邪主导作用不同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1.气候、地域 2.生活工作环境 3.情志因素 4.体质因素(发病的内部因素) 体质:形成于先天,定型于后天的个性在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机能上相对稳定的特性。 ? 决定对某些病邪的易感受性 ? 决定某些疾病的证候类型 发病类型 1.感邪即发 2.伏而后发 3.徐发 4.继发 5.合病与并病 6.复发 发病类型 感邪即发 感邪后立即发病者。又称“卒发”、“顿发”。 临床常见:①新感伤寒或温病 ②疫疠致病 ③情志遽变 ④毒物中毒 伏而后发 指某些病邪侵入人体,不当时发病,而潜伏于体内,经过一定的时间或在诱因作用下才发病。 临床常见:①破伤风、狂犬病 ②伏暑、伏气温病 徐 发 指徐缓发病者,又称缓发。 临床常见:①外感湿邪 ②思虑过度;房室不节等 继 发 指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继而发生新的病症。 临床常见:①间日疟反复发作—继发疟母 ②病毒性肝炎失 治误治—臌胀 ③糖尿病日久—目盲、坏疽等。 合病与并病 合病是指两经和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如太阳少阳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 并病是指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者。临床常见气血两燔、胃脘痛并发大出血等。 复 发 邪未尽除 正虚 未复 诱发因素 复发 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交替 如胆结石 休止与复发交替 如哮喘 疾病少愈及复发 多见较重的外感 热病如湿温 基本条件 基本类型 复感新邪 食复 劳复 药复 气候、精神、 地域等 疾病初愈,因饮食因素而致复发 疾病初愈,因形神过劳 或房室而致复发 病后用药不当 复发的诱因 复 发 扶正宜平补 勿助邪 祛协宜缓攻 勿伤正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病因与发病 中医基础理论 病因概述 外感病因 内伤病因 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其他病因 发病原理 发病类型 内 容 提 要 病 因 概 述 病因:引起疾病的原因 病因学说:病因的性质 致病特点 探求病因的两种方法: 询问病因:问发病经过 有关情况 审证求因: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 综合分析 推求病因(整体观念) 病因的分类: 《内经》:阴阳 《金匮要略》: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