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古代汉语音韵学.ppt

  1. 1、本文档共1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古代汉语音韵学.ppt

双声兼叠韵 辗转 契阔 蔽芾 觱发 栗烈 厌邑 伊威 蟏蛸 逶迤 十一、关于古音通假 古音通假指古汉语书面语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教材P)。 按照教材的定义,古音通假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用字通假,二是六书假借。 1、古音通假的分类: (1)用字通假:即本有其字,而人们在书写的时候,写了一个同音或音近字。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寤本应用牾,牾训逆,牾生即逆生 八月剥枣。——《七月》。 剥,《说文》:“剥,刻割也。”剥,是攴的通假字。攴,意思是“小击”。)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系辞下》,信与屈相对,本用伸)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孟子·离娄下》“蚤”就是通假字,本字为“早”。 这些文句的作者没有用本来该用的字,而用了意思毫不相干只是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古书中的所谓通假现象。 这里的寤、剥、信、蚤是通假字(借字),牾、攴、伸、早分别为它们的本字。  为什么产生“本有其字”而不用的通假现 象? 原因很多。从根本上说,汉字虽然是以象形、象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能实现形与义的完全统一,因而在造字之初便有了假借。 说明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本来就是允许和存在着借音表义的。 用字的通假和造字的假借虽有不同,但在借音表义这一点上并无本质区别。 只要在使用过程中做到约定俗成、得到社会的公认就不会造成交际障碍。因此,某些通假现象在某个时代通行,当时的人们习以为常,并不以之为怪。在没有正字法、也没有能促进用字规范化的工具书的古代,人们用字不像后世那样严格。 另外,汉字隶变之后,字形的直观表义功能已不复存在,音同音近的字又多,形体也难记,人们在仓猝下笔之际不及熟计,也自然易写“别字”。 郑玄:“其始书也,仓卒无其字,或以声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 (2)六书假借,是本无其字,从一开始就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字来表示。 许慎:“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语言中的某个词没有记录它的专用字,依照声音(相同或相近)把这个词所表示的事物寄手托在表示他事物的文字上,即借用已有的他字来记录。 由于“假借”是“六书”之一,所以这种假借也叫“六书假借”。 假借字出现的原因大致有二: 第一,是为了限制字数。 世界上的事物无穷无尽,语言中表示这些事物的词自然也无穷无尽,如果要为每一个词造一个字来记录它,那么汉字的数目就会变得令人难以承负,这显然是不答合文字的实际应用的。 所以,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当汉字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就要加以适当的限制,即便还可以为某个词造字也就不轻易再造,而借用一个同音的他字来记录。这样汉字的数目就不至于迅速膨胀。 有人认为假借是因为上古字少不够用才借他字顶替,其实正好相反,是怕字多而有意让诸词共用一字。 如在西周,表示与人行走有关的从辵的字已有不少,若要再造一个躲避的避字是非常容易的,可是一直借用“辟”而没有造“避”,时人的用意是十分清楚的。 当然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造字也随时代需要而不断改进。当某个字被借用得太多而在书面语言中难以达意的时,就不得不再造字。秦汉以后就新造了“避”(同时还造了譬、僻、嬖、闢等)字,即是这种情况。 第二,由于要记录的词所表示的意思抽象,不好通过字形来显示,于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旧故的旧借用本为鸟名的舊(一种猫头鹰类的鸟);粗笨的笨,借用本为竹白的笨。 至于虚词,本来就“虚而不实”,更难造专字,故绝大多数虚词用字都是假借,如:而,本为唇下之鬚;亦,本为腋下之腋;其,本为畚箕的箕;耳,本为耳朵的耳;我本为一种兵器。  2、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之间的关系 古书用字的通假现象是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之间具有不同的关系。主要有: (1) 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或双声、或迭韵的关系。 例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畔”是“叛”的借字,畔与叛同音 ( 2) 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都是形声字,则多具有相同声符。 由于汉字中形声字占的比例极大,通假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通假多见于形声字,在形声字中又以具有相同声符者居多。 财—材、涂—途、常—尝、倡—唱、底—砥、鄂—愕、匪—斐、静—净、僇—戳、说—脱、讼—颂、廪—懔、锡—赐、刑—形、政—征、悟—寤等。 当然,声音相同相近的字并不限于声符相同的形声字,因而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也并非都如此,比如: 由—犹、时—伺、趣—趋等,则是另外的情形,只是所占的比例较小罢了。 3.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