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1).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史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史料二 新中国成立起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时,人们议论纷纷,一些人感叹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但是资本主义要复辟了,地主富农也要回来啦。”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怎样的作用?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 凤阳花鼓词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 *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以及意义?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过程、意义?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对外开放的过程? 考点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014年江苏高考) 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 2011年、2013(涉及考点)、2014年,高考总体来看2年一考 2015年高考仍然是考查热点 56 年 58 年 66 年 76 年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9 年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挫折: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中国成立 78 年 文革十年 曲折发展十年 过渡时期 两年徘徊 新时期 1、政治上:左倾错误依然在国内占有主要地位。 2、经济上:出现了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3、思想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后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国际环境:中美关系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开始明朗化。 背景(了解) 标志 内 容 意义 思想 路线 政治 路线 伟大 决策 组织 路线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实行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伟大转折; 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标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老窖。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3分) 2014年福建省文科综合(节选) 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1978-12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合理的部分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 【探究一】思考:中国为什么要改革? 改革的必要性: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必然要求。原有体制普遍存在着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等弊端。 农业大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原有体制(人民公社)的弊端

文档评论(0)

喵咪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