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1教学介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新闻事业史-1教学介绍.ppt

第四节 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一、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元代存世较短,体制不完备,没有建立由中枢部门统一发布官报的制度。 官方新闻传播活动主要集中于负责上传下达的中枢省。民间的新闻传播活动比较活跃。有类似宋代小报的“小本”,印刷发卖新科进士的名录和登科报录、散页的商品广告等。 第四节 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二、明代的邸报抄传制度(1/8) 研究明代报史要注意和唐、宋、元的报史联系起来,使用比较的方法,注意明代邸报、民间办报与前代的连续性。研究本朝代出现的新特点。 第四节 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二、明代的邸报抄传制度(2/8) (一)明代邸报的发布和抄传活动主要通过三个环节: 1、通政司。负责出纳帝命,通达下情,掌管臣僚章奏,是最为重要的总汇朝廷政事信息的部门。 2、六科。经常参与朝廷的重大政治活动。公开发抄皇帝同意发布的臣僚章奏,记录皇帝接见大臣的谕旨。 3、提塘。担任呈递下达军情及各项文报和抄传邸报的任务。 此外邸报还要经过复制,层层传递给省城和驻地军政官员、省城衙门一般官员、府县长官、一般官绅等,抄传活动才算完成。 第四节 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二、明代的邸报抄传制度(3/8) (二)明代邸报的特点: 1、发自中央,属于官报。有许多别名,如邸抄、邸钞、钞报、阁抄、科抄、朝报、除目、京报等。 2、没有固定的报头; 3、是日刊。这一点从《明会典》所记的“六科每日接到各衙门题奏本,逐一抄写成册”,和《四友斋丛说》中所记的“给事中每日在六科廊接本”等规定中可以推断。 4、以书册形书装订,每期一册,页数不定,字数通常在三五千字之间,期发行总数,估计约为5000到10000本左右。 第四节 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二、明代的邸报抄传制度(4/8) (二)明代邸报的特点: 5、邸报内容大体包括: 皇帝的诏旨。如沈德符《野获编》载称:“曾于邸报中见己丑年上手谕一道奖诚,首句为‘谕忠辅张诚知道’ ,其眷倚如此。”其它史料也多有记载。 皇帝的起居以及有关皇室的各类消息。 官吏的任免。 第四节 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二、明代的邸报抄传制度(5/8) (二)明代邸报的特点: 5、邸报内容大体包括: 官员觐见皇帝的消息。 臣僚的章奏。这是邸报中所占篇幅最大、内涵最丰富的一部分。 军事信息。如宗祯十七年三月初八日王传火齐奏称:“日接邸钞,省会失守,传闻贼已过雁门,直抵云中地界。” 社会新闻。如陆粲撰文所记:“弘治木,随州应山县女子生髭,长三寸余,见于邸报。” 第四节 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二、明代的邸报抄传制度(6/8) (二)明代邸报的特点: 6、信息来源主要是六科发抄的谕旨和章奏,地方官员们的章奏; 7、复制方式是印刷与抄传并存 前面讲过,明代邸报发行的各个环节,没有总的统一的发行机构;每一环节,都是小批量复制,没必要使用印刷。但不排除个别稿件曾使用过印刷手段。 第四节 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二、明代的邸报抄传制度(7/8) (二)明代邸报的特点: 7、复制方式是印刷与抄传并存(续) 一般认为,明代邸报使用活版印刷的年份,不会晚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有史料为证: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三的下面这一段话,“忆昔时邸报,至崇祯十一年方有活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8、读者主要是朝野士大夫知识分子,尤其是在职官员。这是他们获知朝政了解国事的重要渠道,也是修史和从事文学创作的参考资料。 第四节 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二、明代的邸报抄传制度(8/8) (三)明朝的封建统治者,对新闻传播活动有很多限制。 《明会典》中就有泄漏机密之禁和探听抚按题奏传报消息之禁的规定。 对邸报的限禁一方面维护了统治者的利益 ,另一方面却闭塞了世人的耳目。 第四节 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三、民间报房和抄报行的诞生与发展(1/5) 明代中叶以后,首都北京等地的民间传播活动日趋活跃,开始出现民间的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 这一情况,见于明人的以下记载: (一)“近日都下邸报有留中未下先已发钞者,边塞机宜有未经奏闻先有传者。……报房贾儿博锱铢之利,不顾缓急。……何不力禁。”   ――万历年间,于慎行的《谷山笔麈》卷十一 第四节 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三、民间报房和抄报行的诞生与发展(2/5 (二)“何甥来,云送邸报为业。”   ――崇祯年间,祁彪佳 日记   何甥是祁的姐姐的儿子,名光烨。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姓名可考的和邸报发行活动有关的人。 (三)“京秩官……总不能无车马衣服之具,薪水班皂之需,俯仰蓄事之供,舍馆邸抄之费。”   ――《明未农民起义史料》   说明当时已有一批固定的付费订阅邸报读者,“邸抄之费”已被列为京官们的一项日常开支。 第四节 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三、民间报房和抄报行的诞生与发展(3/5) (四)“今查得宛大二县原编一百三十二行,除本多利重如典当等项一百多行,仍行照旧

文档评论(0)

youngyu0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