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外感发热临床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外感发热临床治疗.ppt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护理方案 呼吸科 张瑞霞 1.疾病特点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引经据典 1.《内经》中《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 出头痛,身重恶寒。” 2. 《内经》中《素问·风论》也说:“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 3.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论述太阳病时,以桂枝汤治表虚证, 以麻黄汤治表实证,提示外感风寒有轻重的不同,为外感发热辩证治疗奠定基础。 4.元·朱丹溪《丹溪心法·中寒二》提出:“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5 ……… 3.病因病机 外感发热是因六淫、时行之邪,侵袭肺卫,以致卫表 不和,肺失宣肃而为病。 4.常见证候要点 风寒束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塞声重,鼻涕清稀,或有咽痒咳嗽,痰白稀,口不渴,肢节酸痛,舌苔薄白 风热犯表证 发热重,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有汗或无汗,头痛,咽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舌苔薄黄 暑湿袭表证 恶寒发热,头重,胸腹闷胀,恶呕腹泻,肢倦神疲,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舌苔白腻 卫气同病证 发热重,烦渴,小便短赤,恶寒或恶风,或高热寒战,流涕,咽痒咽痛,头痛头胀,喷嚏。舌红苔薄黄 5.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恶寒、发热 ①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 ②汗出较甚切忌当风,并及时更衣;风寒束表者注意保暖 ③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多饮温开水 ④遵医嘱物理降温 ⑤遵医嘱刮痧,取合谷、曲池、大椎、太阳、风池等穴 ⑥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⑦遵医嘱中药泡洗 头痛 ①观察头痛部位、性质、程度、伴随症状及持续时间 ②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③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太阳、印堂、百会、合谷、风池等穴 ④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皮质下、肺等穴 咳嗽、咳痰 ①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痰液的量、颜色、性状等 ②咳嗽剧烈时取半卧位 ③教会有效咳嗽及咳痰方法,翻身拍背 ④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下屏尖等穴 鼻塞、流涕 ①观察鼻塞情况及涕液颜色、性质等 ②掌握正确的擤涕方法 ③遵医嘱穴位按摩,鼻塞时按摩迎香、鼻通等穴 ④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内鼻、外鼻、气管等穴 6.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1)药物治疗 内服中药 ①辛温解表剂宜趁热服,药后加被安卧或服热稀粥,以助汗出 ②辛凉解表剂、化湿解表剂宜偏凉服 注射给药 外用中药 (2)特色技术 刮痧 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泡洗 穴位按摩 耳穴贴压 7.健康指导 生活起居 年老体弱、反复外感者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国传统养生保健操,以增强体质 饮食指导 饮食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情志调理 ①加强与患者沟通,避免不良情绪 ②向患者讲解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风寒束表证 食解表散寒之品,如姜、葱白、红糖。食疗方:红糖生姜饮 风热犯表证 食疏风清热、宣肺化痰之品,如西瓜汁、荸荠汁、金银花茶 暑湿袭表证 食清热解暑、理气化湿之品,如丝瓜、冬瓜、绿豆汤 卫气同病证 食养阴透热、益肺生津之品,如藕汁、梨汁、荸荠汁 谢谢!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 *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