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社会风俗史前言第一讲经典教程.ppt
中国社会风俗史 ; 今天,我们了解一些社会风俗知识,并进而进行必要的研究探索,揭示它所产生的社会原因,生长、消亡及继承、传播等规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四点: 1、能使我们更清楚、更具体地了解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和祖先的文化创造 过去民间的种种风俗,是历代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日常生活中创造、享有的整个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历代人民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向往。了解中国的社会风俗,就能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切的了解。; 2、能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提高振兴中华的勇气和自觉性 中国人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创造了祖国灿烂的文化和无数光辉业绩,也形成许多优良传统和美德,产生了不少精湛的民间艺术,这都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从而推动加快新文化的建设步伐。; 3、能进一步增进各个兄弟民族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合作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各民族的总称,其各类风俗,既有汉族的,也有各兄弟民族的。; 4、可以有效地推动移风易俗的社会风尚。(“世风日下”说) 在社会风俗中,的确还存在着愚昧落后的陈规陋俗,这些需要加以改进,但只有在了解中国社会风俗的基础上才能改变,才能树起新的风尚。; 社会风俗史是一门相当驳杂的学问,可以说所有文献都有或多或少的记载,都是我们要参考的书目,但也有不少专门的著作,此作一些简单介绍(如冯梦龙的《三言》、曹雪芹的《红楼梦》等文学作品均有反映):;《中华全国风俗志》,20卷,胡朴安(1878-1946,安徽人)编。 胡在民国初年曾任福建巡按使和江苏民政厅长,著述颇丰。; 此书上下两编,上编集自历代史志、笔记,下编摘自近代报刊、杂志,按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分卷,对了解近代社会大有裨益。 1923年由广益书局出版,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出版。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新版,是最好的本子???;《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书目文化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渐出。《中国古代节日文化》,宋兆麟、李露露著,文物出版社1991年出版。《吴越民间信仰习俗》,姜彬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中国宗教礼俗》,高寿仙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中华奇风趣俗》,雅瑟咪等,四川辞书出版社1991年出版。《中国民俗文化》,(日)直江广治著,王健朗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91版。《中国古代民俗》,(日)白川静著,王巍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91年出版。;《中华风俗小百科》,许钰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扬州民俗》,钱传仓编撰,1993自印出版(苏扬出准字(93)043号)。《扬州风俗》,曹永森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李彬城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中国社会风俗史》,秦永洲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杨琳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出版。;《中国风俗通史》,陈高华、徐吉军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出版。(秦汉卷,彭卫、杨振红著) 《吴地民风演变》,曹金华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第一讲 总 论;一、何谓“风俗”?中国风俗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主要特点? “风俗”一词,常出现于人们社会生活中,如“移风移俗”、“风俗习惯”等。系指历代相沿袭而形成的风尚、习俗。; 社会风俗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现象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它的存在与传承,不是某人有意的发明创造,而是具有社会性、集体性,是约定俗成的。; 风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因素。 班固在《汉书、地理志》说:“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 这就是说,由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风”,由社会环境不同形成的习俗叫“俗”。; 应劭在《风俗通义》序中也阐述其类似的观点说:“风者,天气有寒暖,地形有险易,水泉有美恶,草木有刚柔也。俗者,含血之类(系指人类),像之而生,故言语歌讴异声,鼓舞动作殊形,或直或邪,或善或淫也。” 古人的这种说法虽不尽准确,但至少已论及社会风俗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理解风俗的形成不无启发。; 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而论,社会风俗属于一种非制度性的文化,对于社会所具有的约束是非强制性的,但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对于人类社会毕竟会带来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最新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手足》精品教学课件.pptx VIP
- “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制度层面的支撑与基础.docx VIP
- 2024年05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自然资源局所属事业单位2024年公开选调4名工作人员笔试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研判与答案解析.docx VIP
- 降压启动教学课件.pptx VIP
-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课件 -计轴+应答器.ppt VIP
- 212页-【低空经济】低空应急防灾体系建设方案.pdf
- 基于PLC的机械臂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doc VIP
- 日本“都市再生”的发展沿革、主体制度与实践模式研究_张朝辉.doc VIP
- 感统训练手册(3-13岁儿童适用).docx VIP
- 临时用电监理实施细则(老旧小区改造工程).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