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四节耳疮.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第四节耳疮.ppt

第四节 耳 疮 [目的要求] 1.掌握耳疮的定义、临床特征。 2.熟悉耳疮的病因病机。 3.掌握耳疮的诊断、分型治疗、外治法及预防与调护措施。 [重点及难点提示] 重点:掌握耳疮的病史、临床症状、检查。 难点:对风热湿邪,上犯耳窍,肝胆湿热,上攻耳窍,血虚化燥,耳窍失养之型的症状特征及检查要有明确认识。 一、概述 1、定义:耳疮是指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2、特点:好发于夏、秋季节。 3、现代医学病名:弥漫性外耳道炎。 ? 二、病因病机 1.风热湿邪,上犯耳窍 多因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风热湿邪乘机侵犯,或因耳道不洁,污水入耳,或因脓耳之脓液浸渍,湿郁化热,风热湿邪犯耳,与气血相搏,致生耳疮。 2.肝胆湿热,上攻耳窍 湿热邪毒壅盛,引动肝胆火热,循经上犯耳窍,蒸灼耳道,壅遏经脉,逆于肌肤而生耳疮。 3.血虚化燥,耳窍失养 久病不愈,阴血耗伤,耳窍肌肤失于濡养,血虚耳燥而致病。 三、诊断 1、病史:多有挖耳、污水入耳或耳流脓史。 2、主证:耳内灼热疼痛,动则加重,少许流脓,或耳内发痒不适。 3、检查: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外耳道弥漫性红肿,可有少许分泌物。反复发作者,可见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甚至外耳道狭窄。 急性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 1慢性外耳道炎 2恶性外耳道炎 又称坏死性 霉菌性外耳道炎 四、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耳疖、旋耳疮、脓耳相鉴别。 耳疖与耳疮的区别: 1.病史:多有挖耳史。 2.主证:耳痛,张口、咀嚼时加重,严重者牵引同侧头痛。 3.检查:外耳道局限性红肿,隆起如椒目状,肿甚者可堵塞外耳道。脓肿溃破后外耳道可见脓血。 1.病史:多有挖耳、污水入耳或耳流脓史。 2.主证:耳痛同耳疖,少许流脓,或耳内发痒不适。 3.检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可有少许分泌物。反复发作者,可见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甚至外耳道狭窄。 五、辨证及治疗 (一)分型论治 1.风热湿邪,上犯耳窍 症见:耳痛、耳痒、耳道灼热感,伴头痛、发热、恶寒,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检查: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外耳道弥漫性红肿,或耳道潮湿,有少量渗液。 治则:疏风清热 解毒祛湿 方药:银花解毒汤加减 2.肝胆湿热,上攻耳窍 症见:耳痛,牵引同侧头痛,口苦,咽干,可伴有发热等症。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检查: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糜烂,渗出黄色脂水。 治则:清泻肝胆 利湿消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3.血虚化燥,耳窍失养 症见:病程较长,耳痒、耳痛反复发作,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淡,苔白,脉细数。 检查:外耳道皮肤潮红、增厚、皲裂,表面或见痂皮。 治则:养血润燥 方药:地黄饮加减 (二)外治法 1.外敷可用黄连膏、紫金锭等局部涂敷。 2.可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制成滴耳液滴耳。 (三)其他疗法 可配合局部超短波理疗或微波理疗。 附加:西药治疗 (一)严重者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镇静、止痛剂。 (二)局部用1~3%酚甘油或10%鱼石脂甘油滴耳,或用上述液纱条敷于患处,每日更换纱条2次。慢性者可用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如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合剂、糊剂或霜剂局部涂敷。外耳道脓液及分泌物可用3%双氧水清洗。 (三)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诊治全身某些有关疾病如糖尿病等。 六、预防与调护 1、注意耳部卫生,戒除挖耳习惯,避免污水入耳。 2、及时治疗脓耳。 3、患病期间忌食辛燥食品,以防火热、湿热内蕴,加重病情。 七、预后及转归 一般预后良好。 八、病例分析 张某,男,25岁,工人。 主诉:左耳疼痛2天。 现病史:2天前因挖耳后出现左耳疼痛,逐渐加重,张口咀嚼时疼痛加剧。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检查:左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疼痛加剧,鼓膜正常;右耳未见异常,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请说出证候分析、诊断、证型、治法、代表方及外治法。 九、思考题 1、简述肝胆湿热,上攻耳窍型耳疮的临床表现? 2、在耳疮的预防和调护方面应注意些什么? 3、试述耳疮的病因病机。 4、试述血虚化燥,耳窍失养型耳疮的辨证施治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 *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