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药学课件-.化痰止咳平喘药.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中药学课件-.化痰止咳平喘药.ppt

桔 梗 [基源]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的根. [药性]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应用]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失音。肺痈吐脓。 [用法用量]煎服,3-1O。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气逆,呕吐、呛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不宜用,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服。 清化热痰药 名 称 共 性 特 点 特 点 川贝 清热化痰 润肺止咳 散结消肿 浙贝 清热化痰 散结消痈 瓜蒌 清化热痰 宽胸 散结 润肠通便 竹茹 清热化痰 除烦止呕 竹沥 清热化痰 定惊利窍 天竹黄 清热豁痰 清心定惊 前胡 降气化痰 疏散风热 桔梗 宣肺化痰 利咽 排脓 名 称 共 性 特 点 特 点 胖大海 清肺化痰 利咽开音 润肠通便 海藻 消痰软坚 利水消肿 昆布 黄药子 化痰散结消瘿 清热解毒 海蛤壳 清肺化痰 软坚散结 海浮石 利尿通淋 礞石 坠气下痰 平肝镇惊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1、特点:归肺经。 2、主治:咳喘。 3、使用注意: 1)随证选用适宜的止咳、平喘药,并配伍相应的有关药物。 2)表证、麻疹初起,不能单用止咳药, 3)个别麻醉镇咳定喘药,因易成瘾,易恋邪, 慎用。 苦 杏 仁* [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s armeniaca,西伯利亚杏P.sibirica,东北杏 P.mandshurica或杏P. arneniaca的成熟种子。 [药性]苦,微温。 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应用]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阴虚咳喘及大便溏泻者忌用。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婴儿慎用。 百 部* [基源]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蔓生百部S.j aponica或对叶百部S .tuberosa的块根. [药性]甘、苦,微温。归肺经。 [功效]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应用]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蛲虫,头虱及疥癣。 [用法用量]煎服; 外用适量。 紫 菀* [基源]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taricus的根及根茎. [药性]苦、辛,温。归肺经。 [功效]润肺,化痰止咳。 [应用]咳嗽有痰。 [用法用量]煎服。外感暴咳生用,肺虚久咳蜜炙用。 枇 杷 叶* [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 Eriobotrya japonica叶. [药性]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应用]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呃逆。 [用法用量]煎服,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 桑 白 皮* [基源]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的根皮。 [药性]甘,寒。归肺经。 [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肺热咳喘。水肿。 [用法用量]煎服,5-15g。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止咳平喘药 名 称 共 性 特 点 特 点 苦杏仁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紫苏子 百部 润肺止咳 杀虫 紫菀 润肺化痰止咳 款冬花 枇杷叶 清肺止咳 降逆止呕 桑白皮 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 名 称 共 性 特 点 特 点 葶苈子 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 白果 敛肺化痰定喘 利水消肿 矮地茶 止咳平喘 清利湿热 活血化瘀 洋金花 平喘止咳 麻醉止痛 止痉 马兜铃 清肺止咳平喘 降气清肠 消痔 千日红 止咳平喘 平肝明目 白毛夏枯草 止咳平喘 凉血解毒 清热祛痰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概念: 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的药物,称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的药,称止咳平喘药。 适用证: 化痰药主治痰证。 止咳平喘药用于外感、内伤所致的各种咳嗽和喘息。 使用注意: 1、根据病证不同,选择相应的化痰药及止咳平喘药。 2、喘、痰、咳嗽多同时出现,化痰、止咳、平喘常同用。 3、根据不同病因病机而配伍相应的药物。 1)外感而致者,当配解表散邪药。 2)热而致者,应配清热泻火药。 3)里寒者,配温里散寒药。 4)虚劳者,配补虚药。 5)癫痫 、惊厥、眩晕、昏迷者,配平肝息风、开窍、安神药。 6)痰核、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药。 7)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药。 8)治痰证,配伍健脾燥湿药和行气药,加强化痰之功。 注意事项: 1、温燥、刺激性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