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第06章--食物中化学物质的致突变作用及评价.ppt

毒理学第06章--食物中化学物质的致突变作用及评价.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致突变作用 根据遗传信息的改变方式,基因突变又可以 分为: ①错义突变:由于一对或几对碱基对的改变而  使决定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决定另一种  氨基酸的密码子的基因突变。 ②同义突变:没有引起编码氨基酸错误的基因 突变。 ③无义突变:由于一对或几对碱基对的改变而  使决定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一个终止密  码子的基因突变。 非整倍性和多倍体的产生是由于染色体分离异常所至。 1. 非整倍体是由于正常细胞未分裂而产生的。 原因是由于细胞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分 离,或在第二次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 色单体不分离而形成。 2.多倍体涉及整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若 染色体己正常复制,但由于纺锤体受损,染色单体不能分离到子细胞中,这时染色体数目就会加倍, 形成四倍体。减数分裂的异常也可使配子形成二倍 体,若二倍体的配子受精,可形成多倍体的受精卵。 § 6-5 致突变试验 一、观察项目的选择 1. 观察效应终点 遗传学终点:指试验观察到的现象所反映的 各种事件。 分5类:DNA完整性的改变。 DNA重排或交换。 DNA碱基序列改变。(基因突变) 染色体完整性改变。(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分离改变。(染色体组畸变) 2. 致突变试验项目的组合 遗传毒理学评价程序通常为一组体内、外遗传毒理学 试验。因为: ①化学毒物的种类和结构多种多样,其致突变的机制 不尽相同,作用的靶细胞也不一样。 ②致突变物中仅少数具有直接致突变作用,大多数为 间接致突变作用,即需要在体内代谢活化后,才具 有致突变作用。 ③化学毒物的致突变性有强,也有弱;有的在某一检 测系统中是强致突变物,而在另一系统中可能是弱 的致突变物。 入选原则: ①选择的遗传毒性试验应包括5种类型的遗传学终点。 ②实验指示生物应包括若干进化阶段的物种,既要包括原核生物,又要包括真核生物。 ③体内试验与体外试验配合。 ④应包括生殖细胞和体细胞。 通常,对于一种受试物应当先用原核细胞或体细胞 的体外试验按遗传学终点合理配套进行试验,并对 有阳性结果的遗传学终点验证其在体内的真实性, 再行选用生殖细胞致突变试验进行遗传危害的评价。 二、常用的致突变试验 1.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2.微核试验 3. 染色体畸变分析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SCE) 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 显性致死试验 程序外DNA合成试验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试验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又称Ames试验,检测受试物诱发鼠伤寒沙门氏菌 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his-)回复突变成野生型 (his+)的能力。 标准试验菌株有四种: TA97和TA98:检测移码突变; TA100:检测硷基置换突变; TA102:对醛、过氧化物及DNA交联剂较敏感。 试验方法:点试验(预试验), 掺入试验(标准试验) 。 ①微核:经致突变物作用后,染色体无着丝点断片或  因纺锤体受损伤而丢失的整个染色单体在细胞  分裂的后期仍留在子细胞的胞质内,成为一  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称为微核。 ②微核试验是观察受试物能否产生微核的试验。  主要可检出DNA断裂剂和非整倍体诱变剂。 ③方法:啮齿类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  试验。 剂量分组:1/2LD50、1/4LD50、1/8LD50。同时设阴 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组。 三、试验结果的评定 1.在评定阳性或阴性结果之前,应首先检查 实验的质量控制情况。 通过:① 盲法观察; ② 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的设立; ③资料的统计学分析; ④试验结果的重现性。 四、致突变试验中的一些问题 1.阴性、阳性对照组的设立 ①阴性对照:即未处理对照或溶剂对照。 目的:获得试验的基础数据。 ②阳性对照:是用某种已知能产生阳性反应       的物质作对照。 目的: *通过对阳性物质的试验证明实验方法的可靠; *验证实验者在本实验条件下,完成技术和鉴定致突 变物的能力; *证实经一定时间后,本实验的重复性。 2. 体外试验的活化系统 前致突变物:本身不具致突变性,经哺乳动物代谢 才转化成致突变物的化学物质。 ①哺乳动物细胞介导:使用完整的细胞,特别是大鼠肝原代 细胞,与测试细菌或细胞一起培养。 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