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述建本的源流和特点.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述建本的源流与特点 (朱翠翠 聊城大学 252000) 摘要 我国古代典籍繁富,现存古籍绝大部分为雕印本。雕印本又因雕印时代、地域、刻书单位,以及版本形式、刻印情况、流通情况等具体条件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本文拟就从地域角度划分的标准对建本的源流与特点作浅要的论述。 关键词 建本 源流 特点 地域 我国古书形式多样,版本类型繁多。根据时间、地区、出版者、形式特征、内容特征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区分出多种不同的种类。按地域划分,古书版本可分为:建本、川本、江西本、平水本,还有外国的朝鲜本、日本本等。下面拟就对建本的源流和特点加以论述。 一、建本的源流 福建雕版印书始于何时迄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清叶昌炽《藏书记事诗》卷七引据把建安雕版印书的起源划自唐代。建阳文史专家刘建在《大潭书》中也认为建本起于唐。而建本研究专家方彦寿在《建阳刻书史》一书中认为建阳刻书萌芽于五代。可遗憾的是,迄今国内外还没有发现一件唐末或五代建本图书的实物。对于建本图书,“又据《序东华录》所载,乾隆帝尝遣员调查建安余氏家刻书的历史,云‘余氏后人余廷勷等呈族谱,载其先世自北宋建阳县之书林,即以刊书为业。”[1]由此则建阳刻书之胜当在北宋。从传世的雕版印品来看,福建在北宋时期也确实已经形成了较发达的刻书业。 北宋开国承五代乱离之后,书籍刊刻甚少。又历经战火洗劫,经史典籍了无孑遗。刻书之事至宋真宗时才兴盛起来。北宋朝廷曾在乾德四年(966)和太平兴国三年(978)两次下诏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亡逸书籍。通过予官给钱等各种办法鼓励民间献书,收到很好的效果。《宋史·邢昺传》曰:“景德二年(1005年),上幸国子监阅库书,问昺经版几何,昺曰:‘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具。臣少从师业儒时,经具有疏者百无一二,盖力不能传写。今版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2] 北宋初期的刻书主要限于官方刻书,且精于校雠,由国子监直管。在治平元年之前,朝廷对擅自镌刻图书严加禁止,民间刻书要向国子监申请才行。到熙宁元年之后擅刻之禁松弛,私刻坊刻大量兴起,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建阳刻书业的兴起也应当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其后全国形成了三大刻书中心:杭州刻的称为浙本,四川刻印的称蜀本,建阳刻书主要集中在麻沙、崇化两地,称“建本”,又称“麻沙本”。 宋代福建刻书业分布在福州、莆田、建阳等地,而以建阳地区最为集中。“闽本”一般泛指福建刻本,而“建本”则多指建阳地区刻本。 宋朱熹曾说:“建阳版本书籍,上自六经,下及训传,行四方者,无远不至”。 [3]可见当时建阳版本书籍的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张秀民在他的《南宋刻书地域考》一文中对建安、建阳两县书坊主人有名有姓可考者作了统计,共计三十三家。这些书坊中尤以建安余氏(下渊余氏明经堂、建安余彦国励贤堂、建安余恭礼宅、余氏广动堂、建安余仁仲万卷堂、余靖安勤有堂)最为有名。北京图书馆尚藏有南宋建安余仁仲万卷堂刊《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十二卷、《礼记注》二十卷、《周礼注》十二卷。 及至元代,与宋建本相比,元建本在数量上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其出版单位也很多,《书林清话》卷四中就列了二十四家之多。除一般的经史子集外,元建本中还有一些通俗读物,如各种民间诗歌、戏曲、话本、小说集等。这些书主要供城乡民间艺人说唱使用,如《大宋宣和遗事》、《京本通俗小说》等。这类书籍为我国通俗文学的发展起承先启后的作用。其中一部份话本影响很大,导致后来著名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的产生。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套建安虞氏刊刻的讲史话本,现存《新刊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新刊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新刊全相秦并六国平话》、《新刊全相平话前汉书续集》、《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五种。此外建阳书坊还刊刻了一些元散曲选本,现存《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梨园按试乐府新声》、《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其中,《阳春白雪》还有初编、重编两种刻本,颇受时人欢迎。 明代是建阳坊刻极盛时期,这一时期刻书机构众多,官刻、坊刻数量又远胜前代,建阳麻沙、崇化书坊多达二百二十多家,大都世代相传,以刻书为业。其刻印的数量超过宋元时期。刻本内容经、史、子、集、丛五部俱备,还有许多通俗普及读物行世,如小说、戏曲及民间日常用书上。许多有名书肆集编校、刻印销售于一体,书价低廉、行销四方。尤其在嘉靖、万历时达到鼎盛的高峰,仅建本小说杂书类刊刻就达千余种。家喻户晓的历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都是在崇化书坊首先付梓的。 明建本是沿着宋元遗风发展下来的,其中不少书坊经营刻书事业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宋元时期,麻沙崇化两坊刻书规模难分轩轾,元朝至正二十三年,麻沙书坊毁于兵火,刻书重心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