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呈现方式和复习与否对中文电子笔记学习效果的影响-心理科学.PDF

材料呈现方式和复习与否对中文电子笔记学习效果的影响-心理科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0 心理科学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9,42(1):50-55 心 理 科 学 材料呈现方式和复习与否对中文电子笔记 学习效果的影响* 1 2,3 **2 4 许 磊 陈京军 刘华山 吴 鹏 1 (江汉大学教育学院,武汉,430056) 2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 3 4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湘潭,411201)(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武汉,430062) 摘 要 笔记策略的“转换假说”指出:将听觉材料写下来比将视觉材料写下来的学习效果更好。本研究以此为基础,以 104 名大 学生为被试,采用多元方差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材料呈现方式和复习与否对拼音键入的中文电子笔记的即时和延时学习效果的影响。 结果发现,电子笔记在视觉材料上比在听觉材料上的即时学习效果更优;在间隔一周后的延时重测中,复习后的延时学习效果显 著优于不复习,但复习在视觉材料组和听觉材料组中的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中文电子笔记 转换假说 拼音输入 学习效果 多元方差分析 习有促进作用,这是因为记笔记为信息输入提供 1 引言 了更多的感觉通道(Glenberg Swanson, 1986 )。 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已不可逆转的成了我们 Conway 和 Gathercole (1990 ) 提 出 的“ 转 换 假 说 生活的一部分。学习领域同样如此,一个典型的变 (translation hypothesis )”却指出:不同感觉通道 化就是:传统的纸笔笔记正在被抛弃,记录和检索 输入所涉及的加工(processing modalities/domains ) 更快速的电子笔记开始逐渐流行(Matthíasdóttir 既可能是正字法(orthographic )加工,也可能是音 Halldórsdóttir, 2007; Peverly et al., 2007 )。“笔记媒 韵学(phonological )加工,只有在记笔记时产生了 介的改变为学习带来了什么”是亟待学界回答的问 不同加工间的转换时,才能得到“与众不同”的记 题。国内外现有文献对电子笔记的操作性定义均未 忆。他们发现,将以视觉形式呈现的学习材料大声 考虑拍照、录像及录音等纯粹的记录过程,原因 读出来有助于记忆(Conway Gathercole, 1987 ), 在于这些过程对信息编码的影响均微乎其微(Bui, 但将其写下来却效果不大(Gathercole Conway, Myerson, Hale, 2013; Lin Bigenho, 2011; Mueller 1988 );当学习材料以听觉形式呈现时,将其写 Oppenheimer, 2014; Quade, 1996 )。同理,本研究 下来的效果随即变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